當清晨的第一聲鳥鳴鬧醒茅山莊的煙火,村民們陸陸續續從一棟棟明麗的房子中匯聚到村中的廣場。于是,綠蔭掩映的廣場上,廣場舞跳起來了、健步走走起來了,健身器材上,村民們鍛煉起來了。
這是赤壁市在“三生”共融發展思路下,推動鄉村振興所帶來的鄉村美麗蝶變。
(資料圖片)
在以加快建設強縣工程精神指引下,赤壁市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空間,著眼實際,立足解決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創新思路方法,以縣域為單位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赤壁鄉村在向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和宜居舒適的生活空間發展目標邁進中,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多空間規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易家堤村吊瓜基地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8月8日,赤壁市余家橋鄉洪山村周邊,5000余畝中稻在陽光下翻滾著重重稻浪,豐收的喜悅寫滿了村民宋建文的眼角眉梢。這是赤壁市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后,宋建文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年。
去年,在赤壁市統一部署下,余家橋鄉開始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將以前高低不平的田塊進行平整,對灌溉水渠進行疏浚整修,特別是生產道路縱橫到邊,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作業條件。
“以前旱了灌不進,澇了排不出,碰上一個豐收年,大型機械沒路進?!彼谓ㄎ慕榻B說?,F在不一樣了,水利方便,道路通達,不僅緩解勞動強度,而且產量也得到提升,讓種田更有信心。
有信心的不止宋建文一個。自赤壁市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以來,在赤壁16個鄉鎮、辦事處共改造農田11.36萬畝、加固、修葺水庫126座、整治塘堰244口,為赤壁農業生產集約高效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有效提升生產空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赤壁市更進一步挖掘農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套作經濟、林果經濟、旅游經濟、生態經濟,在赤壁形成了青磚茶、小龍蝦、獼猴桃三大主打農業經濟板塊,同時大力支持鄉村依托優勢資源開發主打產業,如官塘驛鎮的林木業、趙李橋鎮小手工業、余家橋鄉林果種植加工業等,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支撐。
臘里山村村民廣場
游人打卡荊泉港
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流水潺潺清見底,修竹纖纖快哉風。
這個盛夏,赤壁市荊泉港的山水,突然顯示出它清秀俊朗的輕靈與雋永,吸引著市民們絡繹不絕地前去打卡。
荊泉港地處陸水湖街道辦事處玄素洞村,主港長2公里,加上支港縱橫交錯,全長近8公里。港道兩岸,群山連綿,翠竹掀浪,自然風光賞心悅目。以前,由于沿流居民環境保護意識的薄弱,導致一港清流污穢不堪。2022年,赤壁市開展荊泉港生態修復與保護,在該港設置五道水質凈化圍堰,并在圍堰中投放浮島,種植水生植物,進一步凈化水質。同時協同配套工程,親水走廊,漫步步道,曲橋廊廳一應俱全,打造適合村民休憩娛樂的水美鄉村。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指引下,赤壁市全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完成人工造林1.21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森林覆蓋率44.99%,赤壁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提升。溫泉村、西湖村、水滸城村、獨山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陸水湖濕地公園、東港湖濕地公園、西涼湖流域等一大批濕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越冬棲息。特別是東港湖濕地,越冬的候鳥達到了3萬只左右,涉及雁鴨類、鸻鷸類和涉禽類等30多種水鳥,成為湖北省以白鶴為代表的濕地水鳥越冬和停歇的重要棲息地。
生態環境的提升,同時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僅2022年,赤壁接待游客126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94億元,生態空間為農村生產空間帶來大幅擴充。
茅山莊村莊外景
生活空間宜居舒適
“這哪里是村莊,分明就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8月5日,一群來自都市的騎行愛好者途經赤壁市柳山湖鎮臘里山村,看見這里明凈靚麗的院落、干凈整潔的馬路、鳥語花香的村莊環境,無不羨慕。
柳山湖鎮是一個移民鎮,是一個曾被稱之為“窮窩子”的地方,村民們住的都是兵營式的低矮磚房。為徹底改變貧窮面貌,完成“窮窩子”的美麗嬗變,在赤壁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下,該鎮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住著小洋樓,走著柏油路;鍛煉有廣場、聽戲有會堂;上城有公交,耕種道路暢。”臘里山村的魏大爺笑呵呵地說,“這真個是神仙樣的生活?!?/p>
為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老百姓住得舒心,赤壁市在大力擴展農村生產空間,提升生態空間的同時,全力促進生活空間的完善。在“千萬工程”的部署實施下,赤壁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水沖式衛生廁所普及率70%,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8個(套)。建成公共文化服務示范村(社區)40個,新建鄉村大舞臺12個,率先在全省實現公交村村通。
以生態空間為保障,以生產空間為根本,促進生活空間變得更加美好,從而打造多空間齊頭并進的鄉村振興模式,赤壁市正一步步向前邁著堅實的步伐。
圖/文 通訊員 黃富清 張升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