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多年來,中國企業不斷開辟出海“新航道”。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創歷史同期新高。
【資料圖】
在中國企業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跨境交易的風控管理也成為一道“必答題”。在睿思飛(Riskified)CEO伊多·蓋爾(Eido Gal)看來,中國企業出海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展規模大,且發展速度非常快。但與中國市場相比,全球市場的支付環境要更加碎片化、更加復雜。因此,了解各個地區的支付環境,并進行支付風險管理十分必要。
作為全球頭部線上交易反欺詐解決方案供應商,睿思飛致力于幫助電商、OTA、虛擬產品等行業阻斷在線支付欺詐風險,精準識別優質訂單并提高轉化率,增加用戶粘性,從而提升出海在線業務營收。目前,睿思飛的業務布局已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談到中國企業出海的發展趨勢,蓋爾表示,相較于過去聚焦生產制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轉向覆蓋品牌、銷售、運輸、支付等方面的全流程電子商務布局。其中在支付層面,針對全球范圍內發生的一些支付欺詐行為,中國企業需要相應地進行支付風險管理。
正如蓋爾所說,當中國企業在更廣闊的市場“開疆擴土”,就需要關注和了解更加碎片化的支付環境。比如在德國市場,當地消費者喜歡使用未結清發票的付款方式,即消費者收到產品及其隨帶發票后,再將應付款項轉到賣家的銀行賬戶里。此外,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消費者使用現金和信用卡的情況也是十分普遍的。
“當消費者使用現金等支付方式時,賣家可獲得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會非常少,這意味著風控管理也更具挑戰性。”蓋爾表示,有的商家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嘗試辨別交易的欺詐風險。很多公司還會因為擔心拒付情況發生,所以在拓展其他國家市場時非常謹慎,甚至錯失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商業機遇。
為幫助跨國企業破解上述痛點,睿思飛基于其在全球電商行業積累的超10億筆交易處理數據,以及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對世界各地支付環境的深入了解,推出了一系列線上交易反欺詐解決方案。
比如針對電商新寵“獨立站”,睿思飛會利用基于機器學習的反欺詐解決方案,從全球范圍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及建模,并對各個環節進行數據洞察,根據支付風險趨勢變化作出及時調整,以此支持獨立站商家實時分析決策、實現精準用戶識別。
獨立站等各領域商家還可通過睿思飛交易風險分析(TRA)為合法用戶和低風險訂單提供無縫支付體驗,并利用其獨有的“拒付包賠”方案,全面抵御支付欺詐風險。“這樣客戶就減少了在國際業務支付板塊的后顧之憂,可以把預算和精力放在拓展市場、研發產品上,從而為其用戶提供更好的價值與體驗。”蓋爾說。
據悉,中國某黃金珠寶品牌上線睿思飛反欺詐解決方案后,處理來自不同時區業務訂單的時間從數個工作日減少至實時。尤其在“雙十一”“黑五”等大促節點,睿思飛智能的風控服務為該品牌提高運營效率、實現最大化收益,以及全球業務的快速拓展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以及各行各業,睿思飛還搭建了相應的反欺詐模型。這些模型基于機器學習,能在幾秒鐘內對數百萬個數據點進行分類、跟蹤和分析,并可通過自我優化快速識別復雜的交易模式,從而更好地幫助商家提高訂單批準效率和批準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不斷更新的欺詐行為,睿思飛也會緊跟變化,確保當欺詐技術迭代時,睿思飛的欺詐預防手段和工具也會相應迭代。
蓋爾透露,像是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欺詐者也會使用該技術創建更難識別的欺詐交易。因此,睿思飛將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投入,以此提升反欺詐模型識別的準確性,并為客戶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睿思飛也會不斷為反欺詐模型輸入最新數據,確保模型可以對不停迭代的欺詐行為作出最快反應。而直播等多樣化銷售模式的風險管理,也同樣是睿思飛將重點關注的方向。
“當前支付風控領域的技術還有很大優化空間,而且這個空間永遠都會有。可能我們余生的每一天都會不斷跟進,以應對不斷更新的欺詐技術。”蓋爾告訴記者,除了支付欺詐預防方面,睿思飛還將在“政策濫用”保護等方面為出海商家提供更多協助,為打造無摩擦的電子商務這一目標持續努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