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汪仁洪
立秋,古遠達站在房門前與正曬弄玉米的鄰居閑聊,陽光穿過樹蔭,閃爍在鄰居晶瑩的汗水上,也閃爍在古遠達門前掛著的家規上。
(相關資料圖)
“你說這個家規呀,我們家家戶戶都掛有呢,不稀奇的。”來往有人詢問,古遠達如是回復。
古遠達房門上的家規,寫著“踏踏實實,自立更生,認認真真,尊師重學”。其它房門上有的掛著“人勤為本,家和成根”,有的掛著“一誠抵萬金,百善孝為先”。
古遠達家規
細數這座村莊,66戶人家門口都刻著家規,內容不同,但家規精神卻代代相傳。
今年,由四川省紀委監委機關、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二屆“天府好家規”征集活動啟動以來,收到了許多全省各地的好家規及背后的故事。8月8日,在廣安市岳池縣紀委的推薦下,封面新聞記者走進岳池縣白廟鎮鄭家村,于村落間感受家規背后的家風。
鄭家村一角
66戶家規有著66個故事
年近八十的古遠達精神矍鑠,臉龐依稀可窺當年風采。年輕時的古遠達,當過兵,也當過多年老師。
在這個家庭里,家規“踏踏實實,自立更生,認認真真,尊師重學”,已踐行三代。
從古遠達開始,大兒子古永虎子承父業教書育人,二兒子古永輝的大女兒去年研究生畢業后,成為蘇州的一名教師,小孫子重慶大學大二在讀。
去年,大孫女在家里備考,古遠達和老伴每天都能瞧見孫女在樓上刻苦學習,“一整個假期,樓都沒下過。”
距離古遠達家不到一百米,汪永明的妻子正打掃院子前的落葉,從敞開的大門望進去,客廳干凈整潔。
“他們家是整個村子里最干凈的,之前還評了先進衛生戶。”提起這戶人家來,鄭家村黨委書記古遠輝贊不絕口。
“尚學務本,勤儉持家”是汪家刻在門上的家規,也是汪家人踐行半輩子的信念。
時間回到十年前,鄭家村原是省級貧困村,村民在家鄉不好掙錢。2014年,鄭家村有貧困戶146戶、456人。
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岳池縣以鄭家村為核心區開建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鄭家村從省級貧困村蛻變成擁有白墻紅瓦、電器汽車的現代化新農村。
鄭家村航拍圖
原來,汪永明與大多數村民一樣,在福建、廣東等地打工。2019年春節,幾年沒回家的汪永明返鄉,驚訝發現村子舊貌換新顏,鄉村旅游紅紅火火,村里種出約1000畝的桃源,還有房車露營、稻田酒店等。
“在家里也能掙錢,何必離鄉背井?”在村黨委的游說、鼓動下,春節后汪永明沒有再返回福建務工,而是在村里做起了壩壩宴生意。那一年春季桃花盛開,到村里賞花、露營游客如過江之鯽,汪永明小賺了一筆。
嘗到甜頭的汪永明干勁更足。村黨委不失時機派他到多地培訓、交流、學習,之后汪永明創新性推出“汪式八大碗”農家餐飲。如今,“汪式八大碗”門庭若市。
而妻子則在園區里保潔打工,兩個人憑借著勤儉持家,鞭策孩子,供養起家里兩個孩子考上大學。
他們改編出“興家三字經”
古遠達、汪永明,僅僅是這個村落家風精神的一個縮影。村莊里,66戶家庭,66則家規,他們的故事不同,精神內核卻相似。
去年,岳池縣紀委選取鄭家村作為點位開展家風文明建設。走訪中發現,村子里竟然每家每戶都有屬于自己的家訓家規。
但家規多,也意味著散、獨立不互通。各自精神內涵僅僅在小家族內獨自傳播,不利于長期傳承。
“改編成三字經吧!”紀委中有人提議。思索之下,大家拍手叫好。
于是,紀委派人和村干部一家一戶地搜集像古遠達、汪永明這樣的家規故事。前前后后耗費一個多月,改版多次。
古遠銀家的“一個雞蛋吃不飽,一個名聲背到老,天天待客不得窮,夜夜做賊不得富”,改成更書面化的“忠誠、勿貪、勤勞、尚德”;鄭維青家里的“搬弄是非禍事多,勤快聽話家安樂”,變成“勤勞、踏實、本分、友善”......
66戶家規家訓逐漸變得朗朗上口。
“還不夠,這些還不能夠涵蓋大部分精神內涵。”大家繼續集思廣益。“再把村規民約和公序良俗加進去吧,”有人提議。
在不斷改進之下,岳池縣紀委總結提煉出專屬于鄭家村的獨特興家三字經。這些三字經,貼合鄭家村民情,又具有普適性,適用于每家每戶。
鄭家村航拍圖
“講和諧,重安穩。敬老人,是本分。”這則家規背后,是田家人的心得。
以前,田家幾兄弟由于贍養老人的問題,經常鬧矛盾,家庭事業一團糟。“后面我們經過調節說服,他們開始和睦團結,孝順老人,現在事業有成車子房子都有了。”古遠輝回憶。
“黃賭毒,最害人。切莫沾,合家幸。”這則家規背后,是汪家人的心得。
過去,汪家的大兒子熱衷賭博,一年到頭,工資所剩無幾,妻子也打算離婚。“在家規的規訓下,他發生改變,現在把賭戒了,在外面做生意,娃兒也上了大學。”說起這些家規背后的故事,古遠輝信手拈來。
悠悠家規貫通古今
如今,若將視線拔高,可以看見位于鄭家村的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條條馬路從黛瓦白墻延伸出來,房車營地、酒店、湖泊等文旅項目點綴其中。
一幅鄉村振興的大美藍圖,正在岳池大地上徐徐展開。山水之間,刻著興家三字經的公告牌立在村服務站門前。
“欲興家,觀點正。目標明,方向準.....”鄭家村的廣播里,正播放著興家三字經。發到微信群里三字經,大家也每天學習鞏固。若是趕上宣傳期,還能向村里領取一份興家三字經的宣傳手冊。
“你到村上去問,基本上都能背的出來三字經。”提起三字經的普及,鄭家村黨委書記古遠輝有點小驕傲。
不止于此。在村史館、圖書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村干部也正引領村民了解村史、學習文化、制定村規民約等。
“要講鄭家故事、評鄭家好人、樹鄭家新風,選塑先進典型。”岳池縣紀委負責人表示,要帶動更多的家庭爭做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和民風淳樸的倡導者,形成“培育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輻射效應。
“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一千年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路過鄭家村時,一篇《岳池農家》詠出這片世外桃源。一千年后,桃源依舊。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千年傳承之間,家規在這片土地不斷激蕩碰撞,迸發出新的精神生機。
新時代興家三字經
經白廟鎮鄭家村古、楊、鄭、蔡、汪等家庭共商,于2022年12月總結形成。
欲興家,觀點正。目標明,方向準。老中小,一條心。家和睦,萬事興。
知愛國,才家庭。遵法紀,樹品行。大是非,原則性。守底線,紅線禁。
不自我,懂別人。不自大,自知明。不自私,多為人。不自是,多傾聽。
要自信,莫自輕。要自強,洪荒勁。要自立,少靠人。要自尊,與時進。
好傳統,應秉承。孝善仁,勤儉恒。取其利,揚其精。光祖宗,耀門庭。
大家庭,是至親。血濃水,非外人。求大同,異可存。大家旺,小家盛。
小家庭,是根本。講和諧,重安穩。敬老人,是本分。顧弱小,是責任。
說與做,位擺正。誠溝通,互幫襯。多奉獻,勤經營。齊努力,盡其能。
家中旗,是老人。正能量,家規明。真善美,家風馨。福祿壽,享天倫。
家人間,講互信。多包容,重感情。互幫扶,齊打拼。同甘苦,共命運。
教子女,應修身。勤學習,向善純。體德智,勞美能。基礎牢,益終身。
教室里,師與生。社會中,朋友情。多交流,互關心。忘年交,與日增。
同學間,是緣分。同求學,同窗情。求發展,各打拼。誠交往,情益深。交朋友,禮義信。擇良莠,分淺深。見富貴,莫盲近。遇貧賤,莫看輕。
親知己,遠小人。一般交,講平等。嚴律己,寬待人。有恩己,知報恩。
對工作,講認真。多鉆研,業務精。能吃苦,不懂問。不驕躁,德能勤。
細小事,練本領。常規事,精氣神。遇大事,頭莫昏。衡利弊,方可行。
家中話,言可盡。言無罪,對錯明。門外語,講分寸。思后言,言必信。
別人言,多聆聽。去其粗,取其精。苦口藥,利于病。逆耳言,利于行。
遇分歧,須冷靜。互溝通,依理行。有缺點,要改正。改過錯,快狠凈。
列第一,是生命。凡動物,皆自珍。安全弦,常繃緊。落實處,吃做行。
身體強,是資本。善保養,少生病。好體魄,勝黃金。失去它,事難成。
隨遇安,平常心。知足樂,心態正。得意時,莫忘形。失意時,莫灰心。
錢財好,正當掙。切莫貪,益子孫。要儉樸,不過分。少浪費,用要正。
吃益體,穿合身。勿奢侈,與己稱。黃賭毒,最害人。切莫沾,合家幸。
言與行,勤與奮。內與外,事與人。假時日,加恒心。皆做好,家自興。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