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以“聚焦創新驅動 重構能源生態”為主題,由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共同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京召開。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在會上做主題演講時稱,能源結構轉型,交通能源領域,油電切換正加速推進,與之相配套的充電樁充電場站的建設大規模發展,預計到2050年,總投資規模累計將達到10萬億。
(相關資料圖)
據王陽介紹,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能耗第一大國,占全球總能耗的26.5%,其中,交通能耗占中國總能耗比重超過20%,而化石能源占交通能耗比重超過90%。她表示,交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23%,占中國碳排放10.4%,存在較大減排空間。
在王陽看來,新能源汽車全球發展大勢所趨,中國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1310萬輛,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全球占比達到63%。
當前,中國新車銷售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攀升,2022年新車銷售新能源滲透率25.6%,2023年1-3月達到30.5%。乘聯會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實現30%左右的增長。根據能鏈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將達1.45億輛左右。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為基礎設施的充電樁也將快速布局。王陽表示,到2050年,中國公樁市場累計投資規模將達10萬億。她介紹,歐美市場以私樁為主,而中國公樁及專用樁充電量占比將超80%。
對于目前中國公樁市場現狀,王陽進行了介紹。2022年,中國平均每7-8輛新能源車對應1個公共充電樁。但由于市場存在部分故障樁,所以仍然存在“找樁難”等問題。
同時,受場地、電力、服務、充電樁等“四要素”考驗,國內公共充電服務必然是高度分散的市場。整體上看,2018年-2022年,中國前五大公樁運營商市占率從89%降至約70%,市場呈現分散無序的趨勢,亟需平臺進行整合。
能鏈智電總部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發源地——浙江安吉,是中國規模最大且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之一。能鏈智電作為全行業提供從選址咨詢、軟硬件采購、EPC總包,到用戶導流、運營運維、場站管理、無人零售柜等增值服務,以及用戶側儲能、光伏、虛擬電廠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致力于讓電動車主充電更快體驗更好,讓產業鏈各方運營更高效。
在場站建設和運維方面,能鏈智電為充電場站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EPC建設,以及融合線上線下的“管家式”運維和經營服務。通過“數據采集、集中監控、人員調度、檢修反饋”四位一體運維模式,實現運維體系高效聯動。
據了解,目前,能鏈智電已經合作了國內大部分充電運營商和汽車主機廠商,為其提供新能源數字化解決方案。截至2022年底,能鏈智電連接了51.5萬把充電槍,全年充電量達27.5億度,占全國公用充電量20%。
近日,能鏈智電發布了一款智能充電機器人,可以基于車輛定位自主尋車,自主充電和自動結算,以適應電車車主的移動充電需求。分析稱,移動充電機器人是無縫對接無人駕駛時代移動補能的新型基礎設施,市場增長空間巨大。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布局移動充電機器人領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