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深圳
創文成為關鍵詞
(資料圖)
各區正向著首屆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和
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全力沖刺
賡續六次“創文”碩果
以先行示范區的標準
奮力書寫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答卷”
圖源:IC photo
“創文”沒有終點
也沒有旁觀者
在“創文”的過程中
各區如何發力拿出創新舉措?
如何利用智能技術,讓治理更加精細化?
如何以人民為中心,解決“急難愁盼”?
如何讓城市更文明,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我們一起來看看
No.1
拼創新實踐,讓文明“觸手可及”
寶安區:
文明實踐陣地“區—街—社區”三級全覆蓋
“文明實踐站就像身邊的小助手,我想到什么就恰好能提供什么”,這是寶安市民的真切感受。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來,寶安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現場提供雨傘、工具箱、藥箱等便民服務工具,常態化設置市民需求征集表,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小微問題。截至目前,寶安區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的“五有”標準,建設完成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4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區—街—社區”三級全覆蓋。
圖源:濱海寶安
龍崗區:
近百項文明實踐活動與市民相約
龍崗區每個月都制定文體菜單,涵括體育、演出、公益課程、閱讀、觀影、展覽六大類別近百項活動。“如果你在龍崗,可以搭乘810新時代文明實踐專線,看一看龍崗的文明風景線,也可以在‘龍崗文明實踐’小程序上,預約一次別開生面的周末文明之旅。”龍崗居民李某高興地介紹道。
圖源:深圳龍崗發布
大鵬新區:
各級實踐站因地制宜開展各具特色活動
大鵬新區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探索文物古跡活化利用,打造了一個逾1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時,新區各級實踐站因地制宜開展各具特色活動。
? 在南澳辦事處東山社區,區級非遺項目東山漁歌傳承人洪福娣以歌會友,教社區居民唱漁歌、傳承非遺文化。
? 在葵涌辦事處三溪社區建立了黨員之家、學習大講堂,讓豐富的文化精神食糧滋潤著居民群眾的心田。
圖源:愛大鵬
創新是深圳的基因
如何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
解決城市治理中的疑難雜癥
讓創文工作精細化、常態化?
深圳多區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No.2
拼智慧“創文”,讓治理更高效
龍華區:
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賦能基層治理
車輛亂停亂、垃圾隨意丟棄等不文明行為,是市容管理中面臨的棘手問題。為此,龍華區創新開發AI場景預警算法,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自動識別、快速抓拍和智能分析功能,助推創文工作提質增效。自該系統上線以來,整合超過1200路視頻資源,共有效處置預警事件25930件。
圖源:深圳龍華
羅湖區:
創文巡查“全智能”助推城市管理高效化
“以前處理一個問題需要大約4小時左右,現在3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羅湖區某一線工作者說道。據介紹,羅湖區在全市率先構建“AI+視頻智能應用”,通過自動識別、快速抓拍、智能分析,精準提煉、預警問題類型、影響區域等方式,實現創文巡查“全智能”。
“有了‘天眼’后,我們感覺城市更干凈、更有秩序了,住在這里的幸福感更強了。”羅湖居民溫女士說道。
圖源:羅湖發布
福田區:
“城區大腦”為創文插上信息化翅膀
創建文明城市,不能只依賴“人海戰術”,還要依靠信息手段。
福田依托“城區大腦”,為全區創文插上信息化翅膀。發動300多名先“蜂”外賣員和快遞小哥加入社區“兼職網格員”隊伍,借助隨手拍記錄環境、交通等方面問題,發到微信群里。后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收集整理,無縫對接到福田“民意速辦”平臺,做到10分鐘響應訴求,30分鐘聯系約見,24小時壓實責任。
圖源:幸福福田
南山區:
“智慧+”舉措使文明蔚然成風
智慧化屏幕、溯源電子秤、農殘檢測儀……南山區塘朗肉菜市場不僅“顏值”高,還處處充滿智慧,大屏幕可實時看到農貿市場基本情況,包括交易總量、交易總額、檢測溯源等數據。
“現在來市場買菜,就像逛商超,市民愛來,我們生意也好做了。”一位商戶說道。作為全國科技強區,南山區大力推行“智慧+”系列創文舉措,賦能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務,改善了城區環境,提升了城區形象,滿足了民生需求,也使文明蔚然成風。
圖源:食安慧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親切的話語
曾令無數人選擇深圳,并愛上深圳
也正是這樣一句話
激發新市民的主人翁意識
進一步提升其參與“創文”的積極性
No.3
拼共建共治,讓群眾當主角
光明區:
“小菜園”撬動社區共治大力量
“半年以前,這兒還是一片荒地,雜草叢生,一到初夏蛇蟲鼠蟻特別多,還堆積了不少建筑垃圾和廢料,對周邊居民造成不小困擾。經過4個多月的升級改造,13畝閑置荒地種上了時蔬,成為居民家門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中村荒地變愛心菜園,志愿者將采摘的時蔬送給樓村、圳美、新羌社區困難群眾。
從去年12月以來,光明區新湖街道“幸福菜園”共發放愛心蔬菜8000余斤,獲得轄區居民點贊。
圖源:深圳光明
在此基礎上,光明區建立“愛心超市”志愿服務體系,打造愛心超市38家、示范點7家,組建25支專業志愿隊伍。居民群眾可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垃圾分類、愛河護河等行動進行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蔬菜券、體驗券、科普券、幸福菜園文化宣傳禮品、生活日用品等。
這是光明區文明創建中的一次創新實踐。光明區從社區居民身邊的問題入手,發動志愿者打造“愛心超市”,通過“小菜園”撬動社區共治大力量。
鹽田區:
“文明鹽值分”引領文明新風尚
“從沒想過做出文明行為后,可以積攢積分,兌換機場、圖書館、商場等優惠券,真是太好了!”鹽田區海山街道田東社區黨委副書記黃偉營感慨地說道。據了解,鹽田區打造了全市首個“文明積分”項目——“文明鹽值分”,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將市民的文明行為進行量化并納入積分管理系統。市民們可以通過文明志愿者活動累計文明積分,并在交通出行、停車、辦事、觀演、閱讀、旅游等方面享受實實在在的紅利。
圖源:美好鹽田
坪山區:
實施全市首個區級文明創建問責辦法
在龍田街道老坑社區,社區第一書記每天發現問題隨手拍照發到微信群。同事們開玩笑地對他說道,“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群里@我的整改信息。”這是坪山區推進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坪山區實施了全市首個區級文明創建問責辦法,明確通報、檢討、約談、問責處理“四項追責舉措”。在此背景下,全區新增停車位1.3萬余個、大型便民停車場10個,帶動坪山城市文明與治理水平實現“雙提升”。
圖源:深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深汕合作區:
充分發揮骨干志愿者隊伍示范作用
90后青年創業者戴宇藍,常常動員丈夫、閨蜜一起參加志愿活動,“參與志愿服務不僅認識了許多朋友,也在幫助別人時讓自己人生更有價值。”據其介紹,深汕特別合作區組建了一支由400名各行各業從業者構成的骨干志愿者隊伍,帶動群眾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
圖源:深汕視點
“志愿者之城”已成為深圳一張閃亮的名片
志愿服務精神已融入城市精神血脈
共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每一個深圳人都是主角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