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多個國家的217件光影藝術作品,覆蓋深圳10個區,抖音話題播放量4.6億,拉動近3500萬元線上消費……
日前,以“共覓流光”為主題的第三屆光影藝術季落下帷幕,這場長達2個多月,橫跨元旦、春節、元宵的“追光”行動,不僅吸引國內外知名策展人、藝術家傾力合作,其以多元表達引發的一場藝術與商業、消費與空間、城市與美學的“破圈”鏈接,也引發廣泛關注。
(相關資料圖)
一場遍布全城的光影盛會
深圳光影藝術季已舉辦三屆。相較于千篇一律的璀璨街區、亮如白晝的商業綜合體,在玩轉“光影”這件事上,深圳可謂另辟蹊徑。
累積前兩屆經驗,第三屆深圳光影藝術季以“共覓流光”為主題,采取“1+5+4+n”模式,即福田主展區+羅湖、南山、寶安、龍崗、光明5個分展區+龍華、坪山、鹽田、大鵬4個展點+35個活動地點,展現了來自多個國家及地區知名策展人與藝術家的78組217件光影藝術作品。
為助推城市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本屆光影藝術季還聯動高校特設“青年藝術家綠色通道”,探索當代青年藝術家對城市空間藝術的新表達。
百家爭鳴,各展所長:福田主展區——“光景所見”,由香蜜公園、光美術館、深業上城三處展場共同組成,以光影媒體藝術展來探討城市公共空間與市民個人價值關系;羅湖展區——“悅動輝生”,結合深港雙年展,在粵海城、深圳萬象城及布吉河沿線空間的光影變幻中展現羅湖獨有的藝術人文萬象之美;南山展區——“皓夜奇遇”,則在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歡樂海岸、海上世界、萬象前海等不同地方奇遇不同的光影故事……
由廣州美術學院師生創作的《大花貓的尾巴》更是獲得了本屆藝術季在校青年藝術家綠色通道最高分。置身作品當中,層層疊疊的絨毛交織,閃現的大尾巴使人們卸去防備,喚起久違的童心,實現沉浸式歡聚“擼貓”的愿望。
作為規模最大的一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第三屆深圳光影藝術季已發展成一場遍布深圳全域的光影盛會。
數據最有說服力,自2022年12月中旬開幕以來,深圳光影藝術季深受市民喜愛,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達4.6億,一度榮登抖音深圳熱門目的地前3名。
一張點亮深圳的“文化名片”
“光影是一座城市靈魂與氣質的表達,深圳國際光影藝術季讓城市和民眾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深圳光影藝術季主辦單位代表、深圳市市容景觀事務中心副主任吳春海曾表示,經過40多年的城市發展積淀后,今天的深圳更愿意去激發公共空間的能量,設計更多的文化生活場景讓市民融入,為生活在深圳這個城市空間里的普通人,提供某種游離于日常的奇妙體驗。
上述背景下,自2020年第一屆光影藝術季舉辦以來,一大批優秀藝術作品與深圳市民邂逅在城市街頭,不僅增添了不同的審美場景與探索趣味,也點燃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出游活力和藝術想象。
“人們對于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它的公共空間。而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間運營,不僅僅是對城市現有形態的更新,還應該體現一座城市的精神內核,以及探索思考如何服務城市中的人,這也是我們策劃深圳光影藝術季的初衷。”
深圳光影藝術季策劃執行方——華彩盛世(深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黃瑩表示,希望通過對城市公共空間的運營與服務,打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從流光溢彩的藝術作品,延伸至城市的文化景觀,再到人們在城市空間中的多元體驗與互動,用光影點亮深圳,讓藝術共創未來。
一次拉動近6億元的消費助力
上述之外,本屆光影藝術季還有力實現了人文光華與商業活力在城市夜空下的交相輝映。
為拉動消費,繁榮城市夜間經濟,全力助推產城發展,長達2個多月的本屆光影藝術季,還借助元旦、春節、元宵等節慶,連接了7個光影嘉年華、25個光影歡樂購商圈,舉辦了68場主題活動,全力創新業界消費場景,打造特色商業品牌,豐富城市商業活力。
數據顯示,深圳光影歡樂購共計產生近3500萬元線上消費券交易金額,預估帶動線下消費總額5億—6億元,同時,在活動期間商圈的人流量和銷售額有明顯增長。
“光影藝術是推動夜間經濟蓬勃發展的原動力。”在深圳歡樂海岸品牌市場部總監馬思遠看來,光影藝術季的聯動力不僅延伸了白天的城市場景,也拓展了城市跨越晝夜的體驗和消費維度。
本屆光影藝術季期間,歡樂海岸不僅打造了“光廷Temple of Light沉浸式光影藝術展”,還推出《擱淺》《未來之舞》等多個高品質作品。其中,坐落在心湖中央的多媒體裝置藝術作品《擱淺》以海洋為靈感,光影經數字編算出生動的抽象畫面,臥于水面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流動出觀者內心被觸動的幻影。
搭載光影,依托“夜演、夜游、夜購、夜趣、夜宴”立體式夜間消費體驗,歡樂海岸節日期間客流環比提升107%,營業額環比提升53%。
“我們希望在豐富文化產業影響力的同時,成為深圳這個不夜城當中永不落幕的一個小小發光體。”馬思遠表示,歡樂海岸會持續以夜間消費場景賦能城市發展,全力探討“文旅+商業+科技+藝術”的全景式夜間經濟方案。
以光影啟發美育
以藝術賦能城市
面向未來,深圳光影藝術季如何進階,其又將如何發力成為國際一流的光影藝術品牌和光影之都?
不久前,第三屆深圳光影藝術季論壇在線下舉行,與會嘉賓圍坐一堂,就如何更深入地挖掘與釋放深圳夜間經濟潛力,探索光影藝術與夜間文化、生活、休閑、娛樂、消費等多元業態融合展開探討。
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力,以《公共藝術:文化城市與社會合作》為題,圍繞公共藝術的社會性發表主旨演講。
趙力表示,深圳光影藝術季不是一個燈光秀,也不是一個過眼煙云般的記憶性展覽,它是城市美譽的構建過程,它承載著城市公共文化的意義,它需要走向廣場、街區,介入不同的社會空間,讓市民感受到藝術的存在,真正進入這個城市的文化肌理和毛細血管當中,與城市大街小巷共生。
趙力以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市的創意文化培育、奧地利的林茨電子藝術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燈光節、悉尼的燈光節為例,闡述了創意對于激活城市夜間經濟,促進在地發展,以及助力城市在形成獨特文化品牌和文化特性方面擁有的巨大潛力,并寄語深圳:“世界都在關注深圳,她要比我之前所說的案例中的城市更加有未來。光影藝術是可以在深圳扎根的,它可以和產業融合,和社會各界相融合,和技術能力、知識人群相結合。”
展望未來,趙力認為,深圳的光影藝術季既要去展現數字藝術的無限生命力,也要從數字藝術產業與城市發展相融合中思考:“還有什么新的可能?還有什么新的方向?這是一個問號,也是感嘆號!期待我們能一起來辦一個節日,辦一個藝術節,建一個合作的機制。”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