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視察活動收獲很大。”
(資料圖)
“希望深圳的一些先行先試經驗可以更多的輻射到周邊城區”
……
202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為更好給廣東、深圳高質量發展建言,來自深圳、東莞、惠州、汕尾的在粵全國人大代表近日在深圳開展視察活動,先后來到光明科學城、比亞迪、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前海合作區、深交所等地,通過現場觀摩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一線的信息。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自民參加調研活動,并表示希望代表們為深圳的高質量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建議,繼續支持深圳在新的趕考路上展現新作為。
視察點1
光明科學城
“讓這里成為科學家們最向往的地方”
“小光、小光,光明區現在居住人口有多少?”“小光、小光為大家跳支舞吧”代表們集中視察的首站就來到光明科學城,在光明區城市規劃展覽館里,1米多高的展廳機器人“小光”被團團圍住。
光明中心區以科學公園為心、科學環廊為環,串聯總部辦公、科技服務、文化交流、生活配套等區域,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形象的標桿城區。 其中,產業方面聚戰略前沿領域,構建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生命科學產業為主導,以特色服務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重點建設“8+5”產業集群。
即高超清視頻顯示、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智能傳感器、精密儀器設備、安全節能環保、現代時尚等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及區塊鏈、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合成生物、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等5大未來產業。
“光明科學城定位清晰、發展思路明確,區域發展潛力巨大。”不少代表都是第一次來光明,實地視察讓其產生震撼感。隨后,代表們來到深圳灣實驗室和光明天安云谷,了解光明區政策扶持體系、大科學裝置建設情況以及高端人才引進情況。
作為光明龍頭科研機構,深圳灣實驗室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學術研究中心,力爭成為國際一流科技創新高地。目前,該實驗室已建立了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初步匯聚了一批國際化高水平的科研團隊。未來五年,實驗室將通過引進及培養,建設200個研究團隊,總體人員規劃達到4000人,為光明科學城的發展引才聚才用才,讓光明科學城成為科學家們最為向往的地方。
“抓住人才就是抓住未來,在優勢產業和宜居環境的加持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必將做出一番成就,為光明科學城的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智力。”實驗室研發團隊里,一張張年輕的科研面孔給代表們留下深刻印象。
視察點2
比亞迪和坪山科企
“公司加大創新解決了多項卡脖子難題”
在位于深圳市坪山區南部的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馬欒園區,展廳里外形酷炫的概念車和構造精良的發動機實物吸引了人大代表們的目光,展廳另一面的墻壁上懸掛著成百上千件專利證書,引起多位人大代表駐足觀看。
該園區于2006年9月始建,近220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內密集分布著比亞迪中高級傳統燃油車、雙模電動車、純電動車、云巴、云軌等產品的研發及試驗場地。“相比于受到穿刺后迅速發生劇烈爆炸的三相電池,由我們自主研發生產,廣泛運用于比亞迪產品中的一款刀片電池在被探針穿刺后紋絲不動,除性能優良外,還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展館講解人員現場演示了電池穿刺試驗。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創新力度大,解決了多項卡脖子難題,本次調研讓我看到了巨大的企業發展潛能。”面對琳瑯滿目的新產品、新科技、新體系,不少代表說。
隨后,代表們來到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調研。該企業成立于1995年12月,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個省級、3個市級創新載體平臺。
在企業聚力攻關科研下,公司填補國內空白,將中國第一套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推向市場,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和市場產品壟斷,成為國內領先的化學發光免疫定量分析領域的領導者。
“我們一直專注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領域的研究,致力于研發、生產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體外診斷分析儀器及配套檢測試劑,擁有所屬技術領域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截至2021年底,已擁有24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 91 項,實用新型專利115項,國際專利38項。”展館講解人員說。
“兩家企業既說明了科技是企業上升的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折射出坪山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成為地區發展新動能的區域新態勢。”代表們說。
視察點3
前海合作區
“擴大港澳執業律師在灣區執業范圍”
此次視察,代表們也來到前海合作區,參觀深圳國際仲裁院,并與前海管理局座談。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梁珂表示,2022年前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48.68億元,增長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30.8億元,增長14.2%;實際使用外資58.64億美元,占深圳53.5%、廣東21%;前海綜保區進出口總額2352億元,增長48.8%,單位面積產值全國第一。
為加快打造香港融入國家發展首選地,前海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和“心聯通”,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豐富拓展“前海模式”,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65項,其中在全國復制推廣75項。2022年實際使用港資 56.1億美元,占深圳55.2%。
在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方面,前海正建設深港國際法務區,已引進律所、仲裁、調解、公證等六大類155 家法律機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司法部法治大數據與智能裝備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等7個國家法治戰略平臺也落戶前海。
“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人大代表們長期以來的關心支持、呼吁發聲。下一步,根據市里部署,我們也認真研究上報了一批建議,內容涉及擴大前海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深化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改革、以LNG高端船舶為突破口推動船舶租賃業務發展、在前海實施船舶登記制度改革和開展沿海捎帶業務等。”梁珂說,這些建議與促進廣東、深圳和前海的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關,并懇請代表們在全國“兩會”上為前海發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準備就擴大港澳執業律師在灣區執業范圍,提升粵港澳三地專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水平提出意見建議。今天在前海粵港澳聯營律所等地的視察給了我很大啟發。”全國人大代表、國眾聯建設工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西勤說,專業人士如何助力高質量發展是其履職的關注點之一,她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意見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也表示,要將調研中發現的阻礙改革創新的法律法規以及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帶到兩會上去,全力以赴推動問題的解決。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