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現在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雙重預防體系是指,雙重預防體系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
1、雙重預防體系分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模塊,要想知道雙預防是什么,必須先搞清楚這兩塊分別是什么。
2、1.風險分級管控:重點是分級,既是將風險分級,也是將責任分級。
3、在建設雙重預防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將風險進行分級,根據相應的風險分級法,將風險分為“紅、橙、黃、藍”四色風險等級,分別對應“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與此同時,為了將責任落實,避免出現推諉、錯漏的情況出現,通常分為“企業、車間、部門、員工”,每個級別對應相應的風險管控層級,方便落實責任和風險點的劃分。
4、2.隱患排查治理:隱患排查,即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各行業的相關標準,將隱患進行排查,并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乃至于遏制事故的發生。
5、在隱患排查的過程中,要知悉哪些風險點上存在著哪些相對應的安全隱患,什么樣的情況下會造成事故的發生。
6、安全隱患的存在通常源于四個因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原因,管理的缺失,即通常所說的人、物、環、管。
7、以上為雙重預防體系中的能量釋放理論在安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明悉的地點有很多,如果上邊的雙重預防體系搞不清楚的話,可以看一下安全領域相關的兩個關鍵詞:1.風險點是指伴隨風險的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過程,或以上兩者的組合。
8、2.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
9、1+2:風險點、危險源的關系危險源是風險的載體,風險是危險源的屬性。
10、討論的的風險就是某類或某個危險源的風險,沒有危險源,風險就無從談起。
11、任何危險源都伴隨著風險,危險源不同,其伴隨的風險大小也往往不同。
12、以上為雙重預防體系中的奶酪理論正常情況下,風險附著(zhuó)在風險點上,人的作業活動、設施設備的狀態、環境的因素以及管理的影響這四個環節都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風險只是風險,并不是隱患,不會成為事故;但假如這四個環節某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附著在風險點上的風險就會轉化成隱患,如果沒有相應的管控措施,那么這個隱患就會進而變化為事故。
13、傳統的管控措施,是后端管控,即隱患發生后才治理,但往往事故的發生只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已經爆發,后期的管控只能減少損失而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
14、而雙重預防體系的關鍵即在于關口前移和縱深防御,通俗來說,就是將事故的爆發消滅在發生前,用管控的措施,加強“人、物、環、管”這四項的管控,降低事故的發生頻率,從而減少事故的危害,即“關口前移”。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