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即將召開,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中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心竹準備了將全職媽媽的心聲帶到全國兩會。她在提案中提到,目前就業扶持政策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高校畢業生、殘疾人等,很少涉及全職媽媽群體。事實上,現在的全職媽媽們整體學歷都比較高,她們穩定、務實、有耐心,對企業忠誠度高,具有很多就業上的優勢,建議加大對全職媽媽群體就業的關注度。
現狀
全職媽媽由于職場“空白期”再就業難
(資料圖)
趙心竹提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子女成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實施以來,面對保姆費用高、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等問題,許多女性不得不告別職場,回歸家庭照顧子女,“全職媽媽”這一群體慢慢走入公眾的視線。《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情況》顯示,2021年全國18歲-64歲的女性中大約有30%沒有就業。
深圳一社區公園,不少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在玩沙子
趙心竹調研發現,全職媽媽的生活看似輕松,卻隱藏著各種風險,例如經濟不獨立,家庭地位不高;社交范圍窄,易與社會脫節;生活缺少方向,自我價值感較低;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安全感等。為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實現自我價值,部分全職媽媽在子女入托、入學后就會考慮再次步入社會,重拾工作。“她們對于國家而言,是一筆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同時,女性參與就業、創造社會價值是其獲得和保有財產權利的基本途徑,也是提升女性社會地位、實現男女平等的保障。”
趙心竹認為,全職媽媽重回社會工作崗位對其自身成長、家庭和諧與國家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但眾所周知,女性在就業中本來就處于劣勢,而長期脫離社會的全職媽媽想要重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一方面,由于照顧子女形成的職場“空白期”,使他們被限制在家庭的狹小范圍內,其職業知識、技能水平可能已跟不上企業需求,就業競爭力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雖然規定了禁止企業或用人單位出現就業歧視的行為、保障了女性群體平等就業的權利,但全職媽媽作為女性就業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部分,在相關法律中并沒有明確的保護措施,社會上依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歧視現象,影響了全職媽媽群體的就業。全職媽媽想要順利實現再就業,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支持,來克服種種困難。
深圳一媽媽微信群里,全職媽媽們分享回歸職場的擔憂
趙心竹還發現,現有的就業扶持政策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高校畢業生、殘疾人等,很少涉及全職媽媽群體,“其實現在的全職媽媽們整體學歷都比較高,她們穩定、務實、有耐心,對企業忠誠度高,具有很多就業上的優勢”。
建議
全職媽媽具有再就業優勢,建議設立與其密切相關的單行條例
針對上述問題,趙心竹建議,勞動部門加強對女性就業群體尤其是全職媽媽群體的調查研究,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完善法律法規,設立與其密切相關的單行條例;增強法律實施的強制性,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給予嚴厲處罰。從而消除針對全職媽媽群體的各種歧視,確保其享有平等的再就業權利。
同時,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對全職媽媽群體就業的關注度,積極宣傳其正面形象,肯定其勞動價值;在職業能力提升方面,多為該群體舉辦培訓活動,幫助她們培養或者提高技能;建立針對該群體的求職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為其提供合適的崗位信息;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通過設立專項創業基金的方式,助力其發揮所長,創造財富,為全職媽媽群體營造出一個公平、和諧的就業環境。
趙心竹還建議推動社區型女性社會組織的發展,女性社會組織可以為全職媽媽群體鏈接社會資源、提供就業信息,通過互動交流排解就業壓力。她建議各級婦聯加大扶持力度,多樣化培育社區型女性社會組織,使它們在數量和服務范圍上與女性群體規模相匹配。為全職媽媽群體搭建一個政府主導、社區促進、社會組織幫扶、家庭支持、個人努力協同作用的社會支持網絡,有效解決全職媽媽重回社會工作崗位的問題。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