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沒有路燈,手扶梯設備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近日去深圳灣口岸接人的王小姐向南都反映,因為沒有路燈,夜晚行人都得摸黑前行。根據市民的報料,南都記者來到該處天橋進行實地調查。
報料人供圖
(相關資料圖)
“明星天橋”失明一個月,路人借光夜行
2月27日晚上7點左右,天色漸暗。記者從深圳灣口岸公交首末站附近的天橋一側上橋,特意乘坐手扶梯體驗了一把,發現手扶梯運行基本正常,有微微卡頓并伴有異響,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座天橋并不是漆黑一片,隱約的光亮來自不遠處停車場的照明燈和附近公路的路燈,但畢竟是“隔壁借光”,所以亮度隨機,特別是經過旁邊種著大樹的路段,那點微弱的光也被茂密的樹葉遮住。“夜間通行如過隧道,人多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經常深港兩地跑的劉小姐一邊提醒記者,一邊拖著行李小步前行。
據記者觀察,這座全長310米的藍色S型人行天橋,連通深圳灣口岸公交站、停車場、海關大樓和聯檢大樓,因為造型優美,是南山區的顏值名片。“深圳灣口岸天橋位置關鍵,居然連照明都不能保證,太不應該了。”曾先生告訴記者,昏暗的天橋給行人夜間出行造成不便,一些過天橋的市民只能用手機照明,曾先生希望相關部門早些讓路燈亮起來。
家住附近的孫先生告訴記者,“這燈壞了挺久了,不知道為什么遲遲沒來修。”而這個說法也被在附近執勤的保安證實,據保安介紹,“照明燈已經壞了一個多月,已經上報給主管部門。”
相關部門回應 會盡快恢復照明
記者就此事致電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接到相關投訴和反映,但他們會盡快前往現場調查,如果確認市民投訴屬實,他們將及時檢修恢復照明。
專家觀點 搭建智能化智慧化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統是解決問題關鍵
路燈是一座城市必備的公共設施,如何加強管理,考驗城市的管理水平。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王紅認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一座超大型時尚都市,深圳燈光給人印象恢宏磅礴、時尚大氣。據統計,全市道路照明燈具約59萬盞,電源點5718處,高壓電纜約1299公里,低壓電纜約12000公里,城市照明設施維護存在難度大、要求高等問題,搭建智能化智慧化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統成為解決問題關鍵。
有別于傳統的傳感器控制方式,城市照明管理系統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對城市照明燈實施智能化智慧化的管理,包括根據人流量或車流量自動調節照明亮度、遠程控制燈具開關和亮度、照明燈具發生故障時自動向監控系統反饋信息等。城市照明系統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對城市形象的建立具有深遠的意義,涉及多個部門和多種技術協調配合。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