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展現人文風情,用舞蹈點燃文化盛夏。8月10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浙江省文化館、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承辦,溫州市文化館、甌海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平陽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溫州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承辦的,浙江省第三十三屆群眾舞蹈大賽決賽在浙江溫州大劇院歌劇廳舉行。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新芳,溫州市政府副市長陳應許,浙江省財政廳文化處(文資辦)、二級調研員金濤等出席。
(相關資料圖)
為推動浙江省群眾舞蹈事業發展,提升全省群眾舞蹈精品創作實力,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今年7月起,浙江省文化館陸續開展了題材討論、各市初選報送、復賽、作品加工等一系列活動。全省各級文化館積極組織,踴躍參賽。最終共30件作品在決賽的舞臺上一展風采,用各具神采的舞姿,詮釋之江大地的別樣風情;用直抵內心的情懷,訴說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
作品囊括了古典舞、民間舞、現當代舞等不同舞種風格,雙人舞、群舞等不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的舞蹈在舞臺上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接。作品主題突出“真、善、美”,具有正能量和感染力;選材廣泛,深入人民生活,尋找創作新意,挖掘地域特色,富有時代氣息。
群舞《橋吊班的新司機》
群舞《門里門外》
群舞《阿姆的魚簍》
其中,《橋吊班的新司機》以一群龍門吊新司機為主人公,表現了一群活力昂揚的新港口工人們在他們所熱愛的事業上,用青春譜寫著港口樂章,用熱血繪制著海港藍圖,用斗志編織著青年大港的偉業;《門里門外》以一名偷偷關注著舞蹈排練廳,默默跟學舞蹈的文化館清潔女工為人物切入點,采用詼諧幽默的舞蹈語匯講述了她不懈追求舞蹈,最終實現藝術夢想的故事;《阿姆的魚簍》通過講述在海島魚市里一對母女相互陪伴,相互照顧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在新時代共富路上,海島婦女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勇敢堅韌的優秀品格。
決賽舞臺上也有不少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江南意境,展示中華審美風范的作品。例如,《發絲盞燈》用百余根發絲貫穿整盞燈,牽引人物造型,形象生動,惟妙惟肖,歌頌了一代代頭發吊燈人以薪火相傳點亮這盞浪漫燈火,塑起華夏民族氣魄的偉大情懷;《蹴鞠圖》展現滿園春色、逸趣橫生的江南庭院中,一群正值芳華的少女歡快踢球的場景,勾勒出一幅生動活潑、身姿窈宛的宋韻女子蹴鞠圖,反映宋朝百姓對自由美好、健康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向往;花鼓桶是一種古老的嫁妝,舞蹈《外婆的花鼓桶》整體風格極具江南特色,充分突顯地域性和江南女子溫婉的特性,表達外婆對晚輩們婚姻幸福、百事興旺的美好祝愿。
群舞《發絲盞燈》
群舞《蹴鞠圖》
群舞《外婆的花鼓桶》
在光影的舞臺感受舞蹈的魅力,用肢體的語言傳遞群眾的心聲。浙江省文化館將繼續通過全省群眾舞蹈大賽的平臺,不斷集聚各方舞蹈文化資源、吸引頂尖舞蹈人才、培育舞蹈文化品牌,打造舞蹈文化新高地,讓群眾們走進藝術、參與藝術、樂享藝術,為高質量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省貢獻更堅實的群文力量。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