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全國上下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的背景下,廣東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被寄予厚望。
2023年年初,為了進一步發揮金融“活水”作用,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東印發《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了2023年廣東金融發展的總體目標,并推出20條具體措施,加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融支持保障。
【資料圖】
“一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金融工作。今年上半年,在《方案》指引下,全省金融系統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抓好金融要素保障,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制造業、科技創新、區域平衡發展等重點領域,保持了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較高貢獻度?!比涨埃瑥V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于海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透露,今年上半年,廣東金融業增加值實現6300億元,同比增長7.8%,占GDP的10%。截至6月末,廣東金融四大指標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其中,各項存款余額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各項貸款余額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證券交易額累計147萬億元,同比增長6%;保費收入3929億元,同比增長16%。
提升金融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質效
《21世紀》:立足廣東“制造業當家”戰略和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于海平:今年上半年,聚焦“制造業當家”和科創強省建設,廣東省金融系統一方面著力提升金融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質效。圍繞“雙十”產業布局,深入實施“金融+高端制造”工程,支持商業銀行設立制造業服務中心。圍繞產業鏈開展對制造業企業精細化服務,推動設立大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制造業上市企業通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等開展并購重組和再融資。一方面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體系。推動設立更多商業銀行科技支行,在區域股權市場建立“專精特新板”,探索設立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推動私募股權投資規范發展,完善“投貸聯動”模式。
與此同時,我局會同中央駐粵金融管理部門定期召開金融調度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科技創新、儲能行業、海洋牧場等的支持力度,研究推進科研、醫療設備融資租賃,起草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的指導意見,推動出臺制造業企業貸款貼息政策、科創企業上市融資實施方案。
截至今年6月末,廣東全省制造業貸款余額3.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514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1/4、新增企業貸款的1/3以上。其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均超過40%。同期,全省經濟主體在資本市場融資4830億元,同比增長11%,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26家,境內上市公司達到851家。其中,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總數達到58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七成)。自注冊制以來,全省新增的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達182家,全國排名第一。
《21世紀》:長期以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都制約著廣東的發展。為了化解這個問題,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于海平:現階段,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金融領域也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需要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通過擴大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有效投資和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推動珠三角及大灣區金融資源反哺粵東粵西粵北,形成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今年上半年,圍繞促進城鄉區域平衡發展,我局會同中央駐粵金融管理部門出臺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實施粵東粵西粵北“金融倍增工程”的政策文件,繼續深化農信系統改革完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指導茂名市完善普惠金融改革創新的總體方案,總結和復制推廣金融支持“海洋牧場”、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優秀案例。特別是,我局深入走訪重點鄉鎮,推動政策性農房保險在全國率先實現100%覆蓋,根據主題教育活動安排,該項工作被列入2023年全省為民辦實事重點工作之一。
截至6月末,廣東涉農貸款余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21.6%,為多年來新高。推動省內銀行累計對接173個各級海洋牧場項目,提供融資超過500億元,服務經營主體1.7萬戶,形成“特色信貸+保險”“可置換負債性資金的固定資產貸款”“跨區聯動超長期銀團貸款”等十種融資模式。全省綠色貸款余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47%?;洊|、粵西信貸增速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汕尾、湛江、梅州、云浮、茂名、陽江等地市信貸增速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推動大灣區金融制度型開放
《21世紀》:《方案》明確,要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金融開放創新為重點,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這方面工作有什么新進展?
于海平:橫琴、前海和南沙是粵港澳合作發展的三大重要平臺,也是建設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有效依托和抓手。
今年上半年,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與廣東省政府共同印發了“橫琴金融30條”“前海金融30條”。在橫琴,推出港澳臺居民線上辦理境內證券賬戶開立業務,試點個人薪酬跨境支付便利化服務。在澳門,發行首單以人民幣計價的非金融類企業債券,落地首個面向澳門居民的定制保險保障方案,實現對澳門融資租賃公司的資產跨境轉讓業務和全國首單擔保機構跨境融資擔保業務,支持新設3家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公司,并支持1家融資租賃公司在澳門設立子公司。
在前海,不斷深化發展跨境理財通等各類金融通,落地全國首筆“不落地購匯”業務、首筆境內經營性租賃支付外幣租金業務、首筆“征信通”業務,創新推出前海港澳人士專屬前海灣區通卡。5月30日,“前海港企貸”獲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復,前海港資小微企業可在不超過500萬元人民幣額度內借用外債,為全國首創,開辟了小微企業跨境融資新渠道。前海某保理公司為一家生產型高新技術企業辦理了30萬元的出口保理融資,實現商業保理公司辦理國際貿易背景的商業保理業務首單落地。
在南沙,重點發展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資租賃、股權投資、商業保理、期貨交易等特色金融,深入推進資本項目改革和經常項目便利化試點,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地區。
《21世紀》:為了加快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廣東省將在哪些方面與港澳加強合作?
于海平: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已經步入新的階段。接下來,我局將按照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新的戰略定位,與港澳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共建重要合作平臺、綠色金融、跨境金融服務等方面深入對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制度型開放。
一是發揮輻射引領作用,著力提升廣州、深圳兩個中心城市金融發展能級,攜手港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建設。強化廣州期貨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聯動合作,優化完善股票“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推動廣東企業赴港澳上市和發行債券,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二是以橫琴、前海、南沙為主要載體,與港澳共建金融深度合作平臺。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深入貫徹落實“橫琴金融30條”“前海金融30條”,爭取年內能落地大部分事項。推動南沙以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為契機,加強跨境投融資合作,以更大力度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全力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三是繼續深化綠色金融合作。共同完善大灣區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資源利用效率。創新跨境投融資體制機制,共同擴大綠色金融產品規模。探索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四是持續推進跨境金融服務創新。不斷提升便企利民的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繼續推進“港澳保險售后服務中心”建設,探索搭建“征信通”“保險通”等加速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金融渠道,把大灣區跨境金融這一特色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