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尉氏縣大橋鄉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轄區各村爭相創建“五星”支部,采取鄉風文明做底色、人居環境添亮色、產業發展有特色的措施,將一幅和美鄉村的“新畫卷”徐徐展開。
鄉風文明做底色。該鄉通過一系列措施,春風化雨厚植鄉風文明的道德底蘊。轄區30個行政村(社區)在鄉黨委的領導下推動和完善“村規民約”的建立和實施,實現全員參與的“共謀”“共管”和“共評”機制,圍繞感黨恩聽黨話、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村風民俗、道德風尚、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內容制定村規民約,有效推動鄉村良好村風民俗的形成;通過開展鄉村光榮榜暨創星光榮榜選樹活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農民文化節、孝老敬老餃子宴等活動,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通過榜樣引領廣大群眾向上向善,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先后有352名群眾榮登鄉村光榮榜、1200多名黨員掛牌亮身份、舉辦上千人次餃子宴弘揚孝道文化;加強農家書屋建設,多種形式開展讀書活動,喚起大家閱讀熱情的同時,悄然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為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撐。
人居環境添亮色。該鄉席蘇村的農房整齊排列,綠化樹生機勃勃,背街小巷干凈整潔,新修建的城市南環路從村頭而過,通向村內的主干道一眼望穿。該鄉通過持續推進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頭雁”效應,采取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保潔作戰圖的方式,切實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好,使村莊亮起來。目前,該鄉正在努力打造席蘇村、馬莊村、周莊村、崗劉村、通院村、崔家村為省級和美示范村。
產業發展有特色。周莊村服裝加工廠,南臺社區村辦廣告印刷廠,馮村玩具廠,灣里馬村電風扇底座加工廠等……該鄉以黨建為引領,突出特色產業發展,通過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吸引鄉賢返鄉創業,拓寬轄區群眾就業渠道,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著力打造連片組團模式,形成了以十里鋪、周莊為中心,沿尉鄢路6公里1800余畝的優質葡萄發展產業帶;以崗劉村、通院村為中心,沿尉蔡路5公里存欄1.2萬余只的肉羊養殖及深加工經濟帶;以大槐樹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粉條為依托,流轉土地5000畝種植紅薯,整合4家粉條加工廠,形成年產值2000余萬元的粉條生產、加工、銷售產業帶;以馬莊村為中心,輻射崔家村、要井村,建成1000畝的集大棚種植、陸地蔬菜生產、市場交易“三位一體”的集體經濟綜合試驗區。
該鄉黨委書記趙澤濤表示:鄉村不但要振興,而且要和美,大橋鄉將以打造有良好就業創業環境且保留農味鄉韻的宜居鄉村為目標,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