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光明天安云谷國際會議中心三樓學術報告廳內,一場“跟黨一起創新”科學城創新者說活動(新湖街道專場)中,科研工作者、企業家、社區干部輪番登場分享。從如何“跟黨一起創新”,到如何為“跟黨一起創新”的人提供動力支撐,6名分享者娓娓道來。一組組扎實的數據、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發自肺腑的感言,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觀眾,報告廳內激蕩著“跟黨一起創新”的激情和智慧。
【資料圖】
“跟黨一起創新”,是使命擔當,也是道路所向。新湖街道地處光明科學城的核心區,轄區密集落戶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理工大學(籌),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學裝置,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跟黨一起創新”科學城創新者說活動(新湖街道專場)所凝聚的力量,是光明科學城創新力量的一個縮影。
光明科學城是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區,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光明區緊扣“跟黨一起創新”的“怎么跟”“怎么一起”“創新為了誰”三個核心理念,強化政治建設,解決發展難題,凝聚廣泛共識,正奮力走出一條具有科學特色、彰顯先行示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定理想信念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堅定理想信念,方能行穩致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這是任務清單,也是機遇清單,激勵著廣大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不斷向更廣闊更深遠的科學技術星辰大海進軍。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同步輻射光源經理部、生物醫學組副研究員謝明遠深受鼓舞。他研究的生物醫藥領域就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密切相關。謝明遠堅信,未來這個產業光源必將立足光明,面向世界,成為全球光源中那顆耀眼的明珠。
另一位來自科研界的分享者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安一碩。她在主題為《黨建引領深圳合成生物學發展之路》的分享中,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角度,介紹了合成生物學在深圳的崛起經驗,如全球首個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內首創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等。“‘跟黨一起創新’,我們要為推動中國合成生物科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安一碩的話語鏗鏘有力。
兩位來自科研界的分享者,充分展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蓬勃力量。
面向服務發展的需求和方向,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在光明科學城,一大批創新蓬勃力量,匯聚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戰略歷史大潮中。目前,光明科學城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相繼落戶。20余支院士團隊聚集光明,各領域高層次人才突破1700人,科研院所人才突破4900人。
去年,光明區二次黨代會再次明確了“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的目標,發出了“跟黨一起創新”的號召,倡導各行各業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基層群眾“跟黨一起創新”,為建設好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而不懈奮斗。
激發創新動能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從科技工作者變身創業者,中科阿爾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陽給自己提了幾個問題:作為一名黨員,如何提高創新意識?如何提升創新能力?如何踐行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彩?
去年疫情還沒結束,陳陽就帶領歸國創業的博士創始團隊、國際聯合創新研發團隊和投資資金,義無反顧從北京來到了光明科學城這片創新熱土,在衛光生命科學園創建了中科阿爾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創建了生物活性物質原料新型體系化創新工場,包括產學研融合技術研究實驗室和模塊化柔性“智造”工廠,建成了光明區最大的合成生物技術噸級發酵平臺,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持續、硬核和前沿的技術支撐。
同樣奮戰在產業一線的深圳市智佳能自動化有限公司董事蔣沛良,也深刻體會到跟黨一起創新的使命感、獲得感。作為一家高端智能裝備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智佳能正是緊跟黨的步伐,搶抓“雙碳”發展機遇,積極進行戰略轉型升級,才瞄準了新能源行業發展新賽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21年12月,公司內部成立研究院,并由工程中心總監、黨員覃永平擔任研究院院長。黨支部將科技創新理念貫穿于公司經營管理全過程,帶動大批工程師、研究員創新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獲得9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
在光明,還有一大批創新創業者,用敢闖敢拼的實際行動,表達著他們的愛黨之心、報國之情和強國之志。四年多來,全區上市公司增至2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1家,國高企業數量達到1911家。
“跟黨一起創新”不僅有方向有奔頭,還有機制支撐。目前,光明區正積極推動“8+5”產業集群發展,打造超高清視頻顯示、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智能傳感器等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及合成生物、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產業鏈黨委是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的重大創新舉措。2022年6月,光明區成立了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這是全國首個以科研機構作為鏈主的科技產業鏈黨組織。來自基層的探索也富有創造性。以新湖街道為例,成立新材料產業鏈黨委,整合三利譜、喜德盛等9家新材料企業,覆蓋5個鏈上黨組織、102名黨員,鏈接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中大材料學院等科研院所。設立“紅色生產線”,新材料產業鏈黨組織的黨員陳恒等帶頭開展科研攻關合作,申請專利41項。推動智慧農業產業鏈上7家企業與中大農學院、華南農大,聯合開展農業技術攻關。科技強鏈,新湖跟“黨一起創新”的氛圍濃起來了,形成上下游產業鏈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塑造田園都市
讓創新者暢享詩與遠方
當天活動的所在地是光明云谷。新湖街道圳美社區黨委書記梁福財展示出6年前光明云谷片區的老照片時,觀眾們驚嘆不已。原來,這里曾經是一間間低矮的牛棚,種滿了橡草和番薯的農田,還有一口口魚塘。如今,現代化的園區,四通八達的道路,自然優美的田園風光、完善高水平的公共配套,真正詮釋了什么叫滄海桑田般的巨變。
親眼見證并參與推動了圳美從關外農場到科學高地的時代變遷,梁福財深知,還需努力奮斗,只要堅持“跟黨一起創新”,敢于擔當、趕超奔跑、追求卓越,圳美將成為人人想來、人人愛來、來了不想走的“夢家園”。這個家園正敞開懷抱,把老新湖人和新新湖人凝聚在一起。圳美在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上,建起了13畝的“幸福菜園”,讓志愿者管理菜園,找了5家企業注入資源,形成積分兌換蔬菜和優惠券的循環模式;邀請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理工大學(籌)師生到幸福菜園圍爐煮茶、種菜摘菜、體驗農耕,讓他們給轄區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發放蔬菜,實現愛心和服務的雙向奔赴。
新羌社區曾是深圳北部的最邊緣社區。如今,隨著光明科學城的建設,新羌也逐漸走到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聚光燈”下。“我們將以百米沖刺的狀態奮力長跑,為大家打造一個宜居宜游、創新創業的公園社區,讓高校師生、科學家、黨員群眾不離都市繁華,暢享詩與遠方。”新湖街道新羌社區黨委書記朱廣保堅定表態。
“跟黨一起創新”,“科學家的家”正在變得更有質感、更有溫度,更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激發。以新湖街道為例,該街道錨定世界一流科學城的核心區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區這個總目標,準備將“田園都市”“科學新湖”兩張名片用好。
在打造田園都市方面,新湖將精心建設環中大國際創新街區,布局更多小而精、有煙火氣的交往交流空間,一切空間都朝著社交屬性去打造,策劃一批青春潮流活動,增強年輕人才對新湖的歸屬感和融入感;精品塑造歡樂田園和新羌北田園,持續吸納田園音樂節、圍爐煮茶、篝火晚會等活動入駐,讓樸素的農田“脫胎換骨”;精細謀劃科學水岸帶和科研經濟帶,在空間上貫通新陂頭河與茅洲河,全面連接科學城啟動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大科學裝置集群以及科學家谷等區域,沿途打造科學IP打卡點、濱水空間休憩區。
現在,光明科學城聚力成勢、由勢轉能,正式進入“建設、運營、轉化”三線并行新階段。
讓城市在山水中生長,科學在田野上崛起,讓人才在生活的地方工作、在工作的地方生活,這些美好的愿景,正在“跟黨一起創新”的征程中,由夢想照進現實。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