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深圳地鐵8號線二期工程二工區大梅沙站位于深圳市鹽田區,屬于濱海車站,位于深圳市大梅沙5A級風景區內,暑假旺季時游客每日接待量為6萬人次。如何控制施工噪聲,讓游客耳根清靜?從讓“大嗓門”的設備“安靜”下來,再到營造全員低噪工地,二航局“海邊調音師”團隊妙招迭出。
工地現場與附近酒店距離不足2米。2020年8月的一天,在此安置隔離的香港游客聽到現場的施工噪音,直接向環保局投訴,并向其施壓要求項目停工。接到環保局電話后,項目負責人李向陽立即趕到酒店,安撫好居民旅客后,馬上回到項目部,召集團隊研究治理噪聲的措施,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首先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優化施工場地布局。班組作業避開休息時間,最大限度爭取夜間不開工,原本為施工方便就近架設的泵車也向外“搬家”30多米。
在工地現場,項目團隊拿著分貝測量儀“望聞問切”,先找出“嗓門”大、影響最明顯的設備,再設法讓它們“安靜”下來。用此前對付切割機、磨砂機和電焊機等強噪聲設備的辦法,項目團隊將原先傳統的隔音棚改裝升級為長1.6米,寬1米,高0.9米的“火柴盒”,陽光板飾面,內附吸音多孔材料,足夠容納下噪音“大頭”——泵車,把澆筑時的噪音關得嚴嚴實實,同時采用組裝拼接,隨拉隨走。
同樣的做法移植到了空壓機上,隔音罩架體中部還設置了可隨時打開的擋板,方便空壓機“透氣”。
為治理工地噪音的“最后一米”,項目部在現場圍擋上面加裝了長50米、高1.5米、厚50厘米的移動聲屏障,使噪聲減少了10~20分貝。移動聲屏障可根據施工斷面變化移動安裝,反復利用,可以及時布置到現場降噪點。
砸下10多萬元的設備“治噪費”后,現場噪聲監測裝置數據顯示,白天噪聲降至70分貝左右。
項目部在治噪的細節處也下盡功夫:在施工現場的顯眼位置設有禁鳴標志,運輸渣土的車輛出入現場要經過減速帶;“倒車請注意”的安全提醒聲音聽不到了,全靠專門協調人員對渣土運車進行指揮;每日播放的安全廣播也“下崗”了,換成了吹著哨子的安全專員“私人定制”式挨個提醒;噪音較傳統振搗棒低30分貝的手持式鋰電池振搗棒開始“上崗”;現場安排專人值班,嚴格監督現場噪聲排放。
有了低噪現場和設備,也要有低噪意識工人。項目部為工人們開展專門的環保講座和降噪培訓,讓其箍緊低噪“金箍圈”,制訂施工作業和日常生活低噪標準細則,將低噪治理情況納入安全積分制考核,工人們可以憑積分換取物品。
大梅沙的海風還在溫柔地吹,降噪行動開展以來,工地噪聲低了,游客笑聲高了,項目部也因此榮獲深圳市鹽田區2021年“綠色工地優秀單位”稱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