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印度探月器成功登陸月球,這是是軟著陸不是硬著陸了,雖然許多人不相信印度能做到,但我還是比較相信這條消息是真的,我一直說不要小瞧印度,印度在許多方面都在積累技術,只是他們積累的速度沒有我們那么快,所以導致許多人看不起印度,其實許多國家都如此,在即使積累的過程中比較緩慢,不是所有國家都像中美那樣,技術快速進步。大家想象一下,對于一個發射衛星上空,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對于一個彈道導彈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想要把探月器送到月球,其實難度就小了很多,許多國家就是因為沒錢繼續支持而已,而印度恰恰有,有錢有技術儲備,所以一切水到渠成,這一次不行,下一次,下下一次,多失敗幾次找到問題解決就可以了。
印度航天有西方的技術支持,許多人不了解,整個印度航天部門里,有許多西方的科學家,他們的設備里面也有大量西方技術,以及核心零件,這就像我們早期發射的衛星,里面許多進口的核心部件,經過多年發展一步步換成國產,印度以后換不換不知道,因為印度有可能走上西方的道路,也就是和美英法互享技術,不用每一樣都自己研發,這樣做有好處,就是起步階段更快,因為許多零件和技術都是現成的,但壞處就在于一旦被卡脖子,就需要從頭再來。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月球3號系列,印度上一次失敗了,但是他們總結了經驗,所以這一次改進了設備,減輕了重量,這樣多帶了燃料,所以即使這次升空后出現問題,但是依靠多余的燃料依然進入了軌道,用更多時間調整好了軌道,最終成功登月。
印度這次成功,除了部分國人不相信外,其實許多美國人也不相信,因為這次發射的成本帝制7400 萬美元,但美國為此準備的計劃中,費用卻高達65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自嘲的原因,他們把電影的預算拿來比較,因為這筆許多電影拍攝的成本還低,反觀美國探月計劃動不動幾十上百億美元。
印度這次的成功也是破釜沉舟的典型案例,這家公司的錢快被用光了,也被告知如果這次失敗,將不會有投資者,意味著該公司將會被解散,但這次成功了,就會有更多投資者拿錢來支持這件事。想一想我們的國足,如果也敢在比賽前宣布,如果出局了就徹底解散,不知道這群人會不會認真踢一把。
一個國家國運來了之后,各種好消息會傳來,許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印度現在處于歷史最好的機遇期,因為中國的崛起,讓美歐都爭相拉攏印度,歐盟和印度的貿易協定很快要簽訂了,這是歐盟的新選擇,歐盟和東盟的貿易協定明后年也可能簽訂,目前雙方許多都談攏了,而印度還在和美國為首的更多西方國家簽訂貿易協定,也在和第三世界尋求簽訂更多貿易協定,所以接下來印度的經濟會起飛,至于他們的產業能不能轉型我不敢確定,但我能確定一點,接下來5-10年,印度會迎來經濟高速發展期。
一個國家,特別是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一旦經濟高速發展,而且還有高瞻遠矚的領導人掌舵后,全面發展是大概率的事情,所以接下來不但會看印度經濟高速發展,印度在軍事、文化、政治、科技等領域都會有許多突破,曾今被許多人瞧不起的“阿三”,現在變成了登月領域的阿四了。
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22世紀大概率是印度的世紀,這個預言大概率要變成真的。我還是那句話,永遠不要小瞧印度,人口多的國家一定不要小瞧,量變后導致質變,人口多了出人才的概率更大,出偉大領袖的概率更大,至于什么種族問題等,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就像百多年的中國,愛因斯坦看了都說中國人沒希望,滿臉麻木缺乏精氣神,但是如今呢?所以永遠不要把思想停留在原地,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也請要相信,不是只有中國人才聰明,不是只有中國人才能解決復雜問題,其實其它種族也可以。現在我們許多人就跟當年的大清的民眾一樣,都是一群坐井觀天的自大狂,認為只有中國人才能怎么樣,這種思想誤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