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 陳杰
“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支撐性技術,一直被認為是貫穿各場景的基礎工具。”在日前召開的AIGC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會上,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合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席總裁杜蘭博士表示,隨著通用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讓近來有些偏“冷”的元宇宙產業又升起了新的希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用大語言模型助力元宇宙創新發展
2023年過半,曾經火熱的元宇宙是否已經過時了?杜蘭認為,元宇宙熱潮確實“冷”了下來,2023年上半年,全球元宇宙項目融資總額約為7.07億美元,不及去年全年的10%。作為元宇宙的終端入口,VR/AR頭顯設備出貨量也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全球AR/VR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54.4%。“不過,通用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又讓業內看到了元宇宙的新希望。隨著通用大模型的出現,大模型從語言向多模態發展,不僅將助力元宇宙提升沉浸式的交互體驗,還能夠通過大模型+AIGC來提升元宇宙的內容構建效率。”
今年以來,包括上海、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出臺了元宇宙相關鼓勵政策。上海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并多次在相關政策性文件中提出,要加大“元宇宙”領域招商項目的支持。
“這也充分表明元宇宙的長期前景依然被看好。盡管熱潮褪去,但元宇宙并沒有死亡,反而在泡沫之后變得更理性、更加面對現實。”杜蘭表示,大模型是推動元宇宙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反過來,元宇宙相關場景應用的發展,也會牽引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升級。
進入產業應用還需了解用戶真實需求
任何科技的成熟演變需要經歷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穩步爬升恢復期和生產成熟期五個階段。
杜蘭認為,目前元宇宙大部分技術都處于初期到期望膨脹期這個階段。“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一項高科技產品能否真正跨越鴻溝并進入主流市場,成功贏得使用者的支持,一方面取決于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更多地取決于產品是否能滿足剛需,解決真實存在的痛點。”
“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怎樣做智能化,怎樣讓大模型進車機,可能企業自己想的和用戶的真實需求完全不是一碼事。”杜蘭表示,智能化要打動消費者,必須要給用戶解決真實需求和痛點,帶給用戶安全感和獲得感,讓用戶真正覺得可靠好用。
加速數實融合的核心挑戰不在于數字技術本身,而是數字技術能不能與顧客價值融合、與業務融合,從而實現商業模式的重塑。杜蘭坦言,實體產業才是數實融合的主角。“技術來源于真實世界的需求,并且要為真實世界服務,應該更多地推動大模型技術真正應用于實體產業。”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