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高大有面,用起來穩當方便,運行三年多,云巖區鹽務街街道金倉社區慶豐院1號院42號樓的30戶居民對加裝的電梯贊不絕口。這也是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增設的首座電梯。
(相關資料圖)
42號樓建成于80年代中期,屬于單位宿舍樓,是八層高的步梯房,而現居于此的居民一半為“懸空老人”,出行受阻。因此,居民對于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高。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并不容易,前期工作就得花好多心思,就拿‘低層居民意見不統一’來說,這幾乎是公認的加裝電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一只‘攔路虎’。”金倉社區黨支部書記廖書英說,初期,個別低層住戶以噪音大、影響采光等理由提出反對意見。
為此,廖書英和四位業主成立了電梯加裝工作組,挨家挨戶上門了解居民訴求,講解加裝電梯資金政策,結合社區工作積累的群眾工作基礎,化解加梯矛盾。“電梯加裝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工作組,有個地方說事,也能讓大家安心許多。”
由于在此居住的都是老住戶,收入結構較穩定,大家很快達成一致意見。“籌集完資金后立即簽約、施工建設,2020年1月交付使用。”廖書英說,從征詢居民意見到共同簽約,從各家籌款到施工建設再到交付使用,僅僅歷時一個月。
42號樓完成加梯后,全區老樓加梯開始持續提速,越來越多老人不再懸空,盡享“一鍵直達”的老房幸福好“升”活。
今年4月,大營路街道萬江社區7棟加裝電梯交付使用。眼看電梯拔地而起,居民別提多舒心了。
7月14日早上10點,居民蒲崇賢老人從樓下散步回來,準備回家休息。刷卡、進電梯、上樓,整個過程不足20秒鐘。告別了爬樓,蒲崇賢享受到了“電梯房”的待遇。
“以前爬6樓我中途要休息三四次,年紀大了,腿腳越來越沒力。如果手上再拿點東西,就更別提了。”蒲崇賢笑著說,“現在裝了電梯,不僅可以一鍵上樓,進門還要刷卡驗證身份,真是方便又安全!”
從“望樓卻步”到“暢通無阻”,在萬江社區,像蒲崇賢一樣圓了“電梯夢”的居民還有很多。
群眾所需,服務所及。萬江社區部署動員,排查摸底征集居民對增設電梯的生活需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電梯公司現場調研,積極推進加裝電梯工作。眼下,萬江社區已完成6臺電梯加裝,還有3臺正在加緊施工中。
眾所周知,云巖區作為貴陽市的老城區,存在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入住率高等情況。且許多老舊小區建設規劃之初并未設置電梯,一級級的階梯,成了居民出行的“難題”。以“一圈兩場三改”工程為契機,云巖區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老舊小區居民增設電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隨著一部部電梯落地見效,“一鍵到達”的幸福按鈕在逐步開啟。
云巖區“一圈兩場三改”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云巖區已在27個老舊小區中增設的118臺電梯,現已完工交付85 臺,居全市前列。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