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附近的盒馬鮮生倒閉了。全場99-50,引發了居民的無限搶購的熱情,店內再現人擠人的畫面,以這種另類的瘋狂為一切畫上了句號。
不少大哥、大姐、叔叔、阿姨們,為了搶一件折扣商品,而大打出手。
(資料圖片)
這種畫面已多年未見,再見反而有一種“親切感”。正在發生的事情,再次驗證了那個事實:國人現在不是不愿消費,而是沒有能力消費。只要價格合適,國人消費能力能夠讓你震驚。
同時,上網搜了搜。
果不其然,盒馬鮮生正在瘋狂關店,這份新的“零售一哥”正在大敗退。
這一幕其實也是很熟悉!
因為我們在過去兩年見到了太多類似的情況,比如,家樂福的大敗退、沃爾瑪的關店潮、永輝的隕落等等。
走下坡路的超市行業
一般每到這時候,按照慣例是分析一下盒馬生鮮為什么不行了。
要知道,就在并不久遠的過去,盒馬鮮生還在瘋狂擴張之中。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2017年底盒馬鮮生在全國的門店數量還不足30家,到2018年底盒馬鮮生門店數量達到149家。此后,直到2021年底,盒馬鮮生門店數量突破300家,更是一度喊出了,要開500家大店的口號。
口號猶在耳邊,盒馬鮮生卻迎來了大敗退,需要一提的是,與在網店競爭中全面敗下陣來的家樂福、沃爾瑪、永輝等超市不同,盒馬鮮生對外給出的理由是,本輪關店潮是經營策略挑戰。
但如何挑戰,卻一點也不新鮮,八個字:
成本至上,品質讓路!
用更熟悉的話來說,那就是消費降級。
在經營多年終于熬成了國內零售一哥之后,盒馬鮮生赫然發現了一個事實:走品質路線,那是真的賺不到錢,于是他們決定以接近地氣的方式走近廣大用戶。
在本輪調整之后,盒馬鮮生將換一副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
屆時,盒馬鮮生出售的商品可能會更加實惠,低價產品占比可能會提升。
當然了,品質也不會像之前那么高了。
這是一條出路嗎?
我本人并不看好,因為前人已經折騰過了,證明這是一條死路。
走性價比路線?
那消費者干啥不直接去網購?
當然了,必須要提的是,根據網傳消息,盒馬鮮生可能正在籌備上市,最快將于11月完成上市,成為阿里巴巴改組拆分之后,首個完成上市的公司。
盒馬鮮生的估值大約在60億美元,是每日優鮮上市前的兩倍,是叮咚買菜上市前的四倍之多。
或許,阿里巴巴正在下一場大棋。
越來越差的消費能力
拋開大棋不談,在大多數人看來,盒馬鮮生的轉型更多的是迫于無奈。
必須要承認,國內現在消費情況是真的差。想走品質路線,根本做不起來。
現在想走低端性價比路線,他們大概也低估國內消費者的精打細算程度。
看吧,街邊小商販賣的東西肯定會更便宜。有什么買不到,那還可以進行社區團購!如果還不滿意,那網點上的商品價格和種類,絕對能給你一個驚喜。
既然如此,為啥要扭扭捏捏地去實體超市購買呢?
改走性價比路線后,那些對品質要求較高的富人,估計也會很快放棄盒馬鮮生。
所以,才說這是一條死路。事實上,這條路在過去,永輝超市就走過。
這家國內第一個市值突破千億超市,現在早已風光不再,為了生存而艱難掙扎中。
永輝超市一直引以為傲的水果和生鮮配送業務,在社區團購大舉進攻下,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內部邏輯就是中國消費者對商家的品牌、口碑、品質什么的都不是十分認可。擺在永輝等所有超市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價格戰。
和社區團購打價格戰,永輝進入了一場必輸的戰爭。
現在,盒馬先生再次進入到這場戰爭中。
哪怕背后老板是馬云,我也不看好。
背后的邏輯
很多人好奇地是,為什么國外線下商超就能夠經營的很好。
國內卻不可以!
乍一看,好像是因為消費者沒有錢。
但實際上,是中國的電商太聰明了,勵志以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為目標,堅持不懈地進行著技術創新,要把全國的生意歸攏到少數人來做。
價格戰,是他們常用策略。
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價格戰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大部分人會變得越來越窮。
道理很簡單,錢的流通變得越來越單一,都在向少數人匯聚。
大部分人都賺不到錢,自然會變得越窮。
曾經,馬云創業阿里巴巴時喊出了那句讓所有人振奮的話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由此開啟了浩浩蕩蕩的電商大時代,傳統網點、社區團購、短視頻購物接連推出。
網店在快速進步中,實體店一退再退。
終于,普通人面臨一種“天下已無可做的生意”境況。
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