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見中國管制關鍵金屬鎵、鍺出口,美歐一些公司坐不住了。據路透社7月6日報道,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斯特蘭蒂斯公司首席執行官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表示,中方出口管制的決定,不應促使西方企業減少對華投資。他喊話歐盟必須與中方合作,找到解決方案。
“我并不提倡與中國完全脫鉤”,塔瓦雷斯稱,因為這“既不現實,也不符合西方公司的利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塔瓦雷斯表示:“我認為我們只需找到可以冷靜下來談判雙贏的領域。我們沒有與任何中國供應商開戰……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必須與中方合作,找到解決方案。”
斯特蘭蒂斯CEO塔瓦雷斯,路透社資料圖
斯特蘭蒂斯公司是一家跨國汽車制造商,總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于2021年由意大利-美國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與法國公司標致雪鐵龍集團合并而成的大型汽車集團,旗下擁有廣泛的汽車品牌組合:阿巴斯、阿爾法·羅密歐、克萊斯勒、雪鐵龍、道奇、DS汽車、菲亞特、菲亞特專業、吉普汽車、藍旗亞、瑪莎拉蒂、莫帕爾、歐寶、標致、公羊貨車及佛賀汽車等。
路透社援引數據指出,斯特蘭蒂斯在2022年銷售了約600萬輛汽車,按銷量計算,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塔瓦雷斯表示,該公司與多家中企保持合作,包括使用金屬鎵、鍺生產產品并向汽車制造商銷售的中企。
此外,塔瓦雷斯還表示,該公司已進軍電動汽車領域,“真正進入了這場競賽”。
“塔瓦雷斯:西方企業必須找到對華合作的方法”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7月3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決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鎵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隨后,日本、韓國、荷蘭、美國、德國等國和歐盟紛紛作出反應,其中,美國商務部還叫囂“堅決反對”中方舉措,歐盟希望中國出于“明確的安全考慮”來實施出口管制。
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AXT公司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該公司7月3日在官網發布聲明說,其中國子公司北京通美晶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立即著手申請許可證,以繼續從中國出口鎵和鍺基板產品。公司將在8月3日舉行二季度報電話會議時,公布進一步詳情。
坐不住的車企還包括大眾。路透社報道稱,當地時間7月6日,大眾汽車發言人表示,在中方宣布出口管制后,該公司正在密切關注原材料市場的情況,“若必要,準備與合作伙伴一起采取措施”。該發言人補充說,金屬鎵和鍺是汽車產品的重要資源,在未來的自動駕駛功能中發揮著作用。
路透社報道截圖
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國國際礦業協會(GMAC)主席戴碧特(Peter Arkell)直言,“鎵和鍺只是對一系列科技產品而言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屬中的兩種,而中國是其中大多數金屬材料的主要生產國。認為會有另一個國家在短期甚至是中期內可以取代中國的想法,這是一種幻想。”
鎵、鍺等都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這兩種金屬礦產無論是在儲量還是在出口上,中國均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路透社介紹稱,鍺用于高速計算機芯片,塑料制品和軍事應用領域,如夜視設備以及衛星圖像傳感器;鎵用于雷達及無線電通信設備、衛星和LED。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鎵的世界總儲量約23萬噸,中國的鎵金屬儲量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總儲量的80%至85%。美國地質調查局2016年發布的一份統計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僅為8600金屬噸,其中美國占全球的45%,其次是中國,占全球鍺儲量的41%。
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還是鎵、鍺兩種元素的最大生產國,其鎵產量占全球95%以上,鍺產量占全球67%以上。路透社注意到,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鎵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鍺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一家中國鍺生產商透露,在限制令出臺后,他們收到了大量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買家的咨詢,產品報價也在一夜之間飆升。
7月6日,我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表示,中國政府依法實施出口管制,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在發布公告前,中方已通過中美、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渠道進行了預先通報。
束玨婷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不斷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加強對華半導體打壓遏制,人為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這是對全球自由貿易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規則的無視,是對公平競爭原則的踐踏。半導體是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芯片銷售規模約占全球的1/3,這是中國企業與各國企業互利共贏合作的結果。美方的做法,不僅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也將嚴重影響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利益,阻礙全球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終將反噬自身。美國業界的擔憂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