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東方網通訊員顧卓敏4月10日消息:面對疾病,獨居老人常會感到焦慮和苦悶;需要出門就醫時,常常又因為身體不便而感到孤獨無助。而當他們真正踏進醫院后,一系列就醫流程、現代化的智慧醫療設備又使他們頓感迷茫……
“我這兩天頭暈得厲害,眼睛也花了,一個人去醫院辦不了看病手續,能不能幫幫我?”“好的,您別著急,我們來幫您聯系。”4月7日,田林街道居委吳書記收到了一通來自居民羅奶奶的求助電話。家住田林街道的獨居老人羅奶奶稱自己頭暈得厲害,眼睛也看不太清楚,自己一個人去醫院檢查又有點困難。
聽完居民的求助,居委吳書記第一時間就聯系上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據居委吳書記介紹道,原來羅奶奶今年已經87歲高齡,患有帕金森病,老伴去世十余年,兩個子女均在國外工作生活,這樣一來,去醫院看病就成了羅奶奶的一大難事。在了解老人情況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立刻派出兩位“銀悅六院”獨居老人陪診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前往醫院門口,從居委丁主任的手中“接”過羅奶奶。
來到醫院后,陪診志愿者立刻安排好掛號、繳費等相關手續,隨后陪同老人在就診室里詳細地向醫生講述病情,陪伴羅奶奶完成所有檢查。其實,對于高齡獨居老人而言,他們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便,還有內心的孤獨與苦悶。市六醫院陪診志愿者的出現,正好為羅奶奶打開了一道情緒閥門,幫助長期獨居的羅奶奶緩解就醫路上的精神負擔。在陪診志愿者所服務的獨居老人當中,很多老人在候診的時候,會談起一些他們的陳年往事——當兵、工作、出門遠行,長長的人生總有講不完的故事。志愿者在陪診服務的同時,充當“臨時家人”,給予老年人心靈上的寄托。
“醫生提醒要注意休息、不要太過勞累。”走出診室,志愿者耐心地把醫囑向羅奶奶重點提醒一遍,就像女兒在叮囑自己的母親一樣,還將看病發票、檢查單等一一整理清楚。實際上,這是她和羅奶奶第一次見面,相處不到2個小時。志愿者郭美珍說,現在醫院信息化、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在提高醫院運轉效率的同時,無形間卻增加了老人的就醫難度。“沒有加入‘銀悅六院’獨居老人陪診項目之前,我常常在醫院看到老年人面對繳費、掛號自助機時的無助,”志愿者陳麗珍很有感觸地說。這也是她加入‘銀悅六院’獨居老人陪診志愿服務項目的一個原因,對老年人有共情心理,還得有愛心、耐心、責任心,每次陪診完,她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價值感。
送羅奶奶至醫院門口,志愿者才安心將羅奶奶送“還”給居委吳書記。“生活在田林社區,生活在六院附近,我真的很安心。你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很感激。”羅奶奶感激地說道。
據悉,自2022年起,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與多個社區對接發起了“銀悅六院”獨居老人陪診志愿服務項目。依托醫院平臺資源+志愿者力量,專為獨立就醫有困難的獨居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全程陪診志愿服務。志愿者們經過專業的培訓,熟知醫院各科室的設置,有需求的患者均可通過居委或電話預約就醫陪診志愿服務。在接到預約需求后,由89名社會志愿者組成的“銀悅六院”獨居老人陪診志愿服務隊會配合社區為獨居老人提供專業的門診陪診志愿服務。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狄建忠副院長表示,“銀悅六院”獨居老人陪診志愿服務項目是市六醫院堅持“為老服務宗旨、打造老年友善醫院”,延伸精細化服務觸角的一項重要服務舉措。未來,醫院將繼續以老年患者就醫需求為導向,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服務常態化,整合更多社會愛心資源,持續解決獨居老人就醫燃眉之急,讓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就醫服務,做到精準扶助、精細關懷、溫情有序,讓獨居老人不再孤獨無助,不斷提升患者滿意度,真正讓人文關懷滿溢醫院。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