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孩子剛開學,就發現自己視力模糊,這可急壞了市民楊先生。2月15日晚,他帶著孩子來到云南大學附屬醫院(省二院)看夜間門診。在昆明,多家醫院開通夜間門診,給很多上班族帶來了便利,也讓醫生有更多時間與患者充分溝通。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醫院夜間門診的情況。
夜間門診的開通,無疑是患者的福音。白天看病不僅人多、耗時較長,而且很多時候需要忙于工作,請假也沒那么方便。而等到下班,醫生也下班了。反之,如果有了夜間門診,白天、晚上都能就醫,患者看病就會方便許多,也不會太擁擠。
作為患者,當然樂見夜間門診的開設,但醫務人員又是如何看待夜間門診的呢?事實上,上網一搜,類似的夜間門診在其他地方也有過,北京、上海、安徽、陜西等地均曾推進夜間門診建設,但在一片叫好聲之余,也有不少疑慮。
需要知道,當前“看病難”的背后,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現有醫療資源供不應求,一邊是接診量居高不下,一邊是醫療資源有限,醫務人員不得不超負荷工作,特別是三年疫情期間,醫務人員的艱辛相信每個人都看在眼里。如果醫生白天工作都忙不贏,晚上還要加班,顯然不合情理。
而開設夜間門診,也不是找個醫生、護士在那值班那么簡單,和白天門診相同,需要同時配備輔診檢查檢驗、掛號收費、藥品保障、后勤保障、入院管理等各個配套措施。
正因開設夜間門診沒那么簡單,所以,國家衛健委此前發布的《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明確,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務人員出診管理,依照門診患者病種分類和特點,合理安排各專業不同年資醫師出診;并針對地域、季節特點,結合號源使用情況,動態調整出診單元數以及單元接診人次,合理配置門診人力資源。
簡單地說,開設夜間門診需要兼顧兩頭,在調整優化現有醫療資源配置,方便患者看病的同時,也要兼顧醫務人員的合理訴求和正當權益。事實上,醫患本就是個共同體關系,要想讓醫務人員“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顯然也要醫務人員的汗水和付出得到尊重與認可,唯有如此,醫務人員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起現有的醫療資源,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夜間門診制度,合理配備門診人力資源,并匹配一個健全的績效考核體系,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昆明日報評論員
責編:張曦
編審:沙蘭梅
終審:周健軍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