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在讀大學的同學們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次著急上火之后或是期末考前緊張復習期間,不知怎的就覺得后牙腫痛不適,吃東西、咀嚼、吞咽、張嘴時疼痛會加劇,甚至會疼到嘴巴都張不開,無法進食和說話,連同側的頭面部都會感到疼痛。檢查可見后牙牙齦齦瓣紅腫糜爛,有明顯觸痛,有些同學甚至會有膿液溢出,全身可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頭痛等癥狀。哈醫大一院口腔頜面外科王巍教授告訴您:這多半是患了急性智齒冠周炎。
(資料圖)
一.什么是智齒?
王巍教授介紹,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里數剛好是第八顆牙齒。由于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間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征,因此被俗稱為“智齒”。
智齒生長方面,個體有很大差異,通常情況下應該有上下左右對稱的4顆牙,有的少于4顆甚至沒有,極少數人會多于4顆。萌出的年齡差異也很大,有的人20歲之前萌出,有人40、50歲才長或者終生不長,這都是正常現象。
二.“麻煩”的智齒
那么,智齒冠周為什么會常發炎癥呢?為什么其他牙齒不易發生這種病呢?
王巍教授表示,智齒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的產物,遠古社會人類祖先需要啃草根吃樹皮,這時候牙槽最后面長幾個又大又有力的智齒可以幫助磨碎粗纖維食物,但后來人類學會了用火,不必再吃難以下咽的粗纖維食物,因此也讓發達的牙齒失去了用武之地。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類食物日趨精細,致使頜骨逐漸退化縮小,造成牙列與頜骨的長度不協調。智齒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多于18~25歲萌出,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導致智齒萌出不全而異位或阻生。牙冠部分外露于牙齦之外,部分被牙齦覆蓋。牙齦與牙體之間形成一個狹窄較深的盲袋,容易積存食物碎屑和細菌,加之冠部牙齦易因咀嚼食物而損傷,形成潰瘍。當全身抵抗力下降、細菌毒力增強時,便可引起牙冠周圍組織炎癥。
除了引起炎癥,有些智齒不喜歡“站著”就樂意“躺著”,有的智齒在生長的過程中,直接倒在了鄰牙上,他們和鄰牙的間隙難以清理,容易積存食物和細菌,時間一長,鄰牙就發生了齲壞。
還有的智齒縮在口腔的最后面,天天蓋著“被子”(牙齦)不出來,還藏匿各種食物,這些食物殘渣在牙齦瓣里面不斷滋生細菌,除了會導致智齒冠周炎、齲壞、牙髓炎之外,還可能引起牙源性頜骨囊腫、骨髓炎、顳頜關節病等問題!
三.智齒,拜拜啦
王巍教授強調,智齒拖著不拔只會讓他們越發囂張,如果同學正處于急性炎癥期,那么我們要積極抗炎治療,待炎癥暫時消退后擇期拔掉智齒,智齒留在嘴里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再次發作,早期拆除炸彈,有備無患。只要存在隱患,不管現在疼不疼都得拔。這些智齒這些智齒一定要拔:
·反復造成冠周炎的智齒
·會損害鄰牙的智齒
·會引起周圍其他病變的智齒
·影響牙齒矯正的智齒
·本身齲壞的智齒
·沒有咬合關系的智齒(指智齒的對側沒有智齒的情況,這樣的智齒缺乏對咬,會過度生長,出現咬合干擾、反復咬破對側牙床的問題。)
四.智齒也不全是壞蛋
王巍教授提醒,這些智齒可以不拔:
·正位萌出并且咬合正常,沒有齲壞,可以發揮咀嚼功能的智齒。
·完全長在頜骨里面、沒有損害鄰牙、沒有壓迫神經、與世隔絕的智齒。這類可以不拔,但是需要長時間定期觀察。
·鄰牙缺失后,可以通過正畸牽引等方法替代鄰牙的智齒。
拔智齒之前同學們需要拍攝曲面體層片或者是全景齒科成像(CBCT)來告訴醫生智齒的位置形態及鄰接關系,然后我們消除緊張情緒準備好和你的智齒說再見就ok了。
哈醫大一院口腔專家建議廣大同學行牙齒檢查,如發現智齒存在健康隱患,一定要及時就醫!
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頜面外科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始建于1949年,為國內最早建立的口腔頜面外科病房之一,也是我國當代進行口腔頜面部外科疾病防治、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之一。
口腔頜面外科分別設有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外科、正頜外科、唇腭裂修復外科、創傷外科、牙槽外科等亞專科,具有專科特色鮮明、專家特長突出的特點。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頜骨缺損修復重建及正頜外科等領域中,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顯微外科技術支持下的血管化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重建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口腔頜面外科全體醫護人員將恪守誠實與正直的到的道德規范,持續努力,追求卓越;始終致力于團隊成員職業素質的共同提升;秉承病人需求第一的理念,對每一位患者的健康與幸福竭盡關愛。
呂少華 靳匡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