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規則教學(快速掌握棒球規則)
【資料圖】
昨晚,我發了一個關于棒球規則的識字視頻。有粉絲發私信說跟不上自己的想法,要我寫稿子。所以今天給大家一個圖文版,加了很多解釋和說明,更詳細,更容易理解。
有兩個無聊的人扔球打發時間。
一投一中。
扔,撿,扔,撿...
這個游戲太單調了,我們應該加點花樣。于是叫了第三個人來搗亂。
那個人手里拿著一根棍子,阻止傳球。球一扔,他就把它揮走了。
拋球接球者要盡量避免球被攔截,盡量完成傳球。
雙方形成對抗關系。
如果球被擊中,必須有人撿起來。于是我又叫了幾個人去撿球。
這種游戲還是有點無聊,繼續加點花樣吧。球被擊中后,擊球手瘋狂奔跑,試圖看他是否能完成方形路線,并在球被撿起之前回到原來的地方。
如果他能跑回原來的地方,他會得一分。
但是難度太高,應該降低。球被擊中后,他可以跑到這些位置,先呆在那里,但不能得分。
顯然,撿球者撿球越快,擊球手完成距離就越困難。
所以擊球手要盡量擊球,最好不要在短時間內撿起來,這樣他才有足夠的時間跑完全程。
因此,在整個球場上,每個人都在和擊球手打交道,擊球手要和很多對手打。于是大家分成兩個陣營,穿上不同的顏色。這樣就分成了A隊和B隊。
A隊,暫時只有一個擊球手;其他人都屬于b隊。
A隊,即擊球手,拿著棍子,是進攻方;B隊,帶著大手套,是后衛。
進攻端,爭取更多積分;防守隊員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對方得分。
這是棒球比賽。
剛才那段文字已經打破了你對棒球迷茫的恐懼。我將以更正式的方式解釋基本規則。有些地方不懂就跳過,影響不大。
1.競賽制度
場上有甲隊和乙隊兩隊,兩隊輪流進攻和防守。
一場比賽有九局。每場比賽分為兩個半回合。
上半場,甲隊進攻,乙隊防守。下半場,B隊進攻,A隊防守。
現實中,上半場比賽,客隊進攻,主隊防守??完犎顺鼍趾?,上半場比賽結束,下半場開始。下半場主隊進攻,客隊防守。
進攻方負責擊球和跑壘,目標是得分;
防守方負責投球、接球和傳球,讓進攻方出去,阻止進攻方得分。
9場比賽后,得分多的球隊為勝者。如果比分相同,比賽將一直進行到決出勝者為止。如果比分相差很大,一方會輸,那么可以提前結束比賽。
2.位置
運動場是一個迷。這是一個直角。直角,是內;直角超出范圍。
請注意,邊界內的范圍無限擴展。
這條紅色弧線只是一條場線,不是邊界線。即使球飛過這個弧線,只要在直角范圍內,也不會出界。只有向左或向右走,才算出界。
總共有四個基地。分別是本壘、一壘、二壘和三壘。投手站立的位置稱為投手丘。
擊球手站在本壘板旁邊,不是左邊就是右邊。擊球手和接球手之間有一段距離,所以不用擔心擊球手的棍子會打到接球手的頭上。
3.團隊成員
兩個隊各有9名隊員。
但是在每場半場比賽開始的時候,進攻端只有擊球手一個人打。另外八個隊友在外面等著。
擊球手飛球,從本壘板開始,攻下一壘,變成跑壘手。然后,第二個擊球手去球場,如果他也去了基地,那么第三個擊球手去球場...
因為總共只有四個基地。所以進攻端最多只有4名球員。
防守端的九名球員從一開始就一起打球。
這九個人包括:一個投球手,投球;接球手是蹲在地上用雙臂接球的人。賽場周圍分散著七名野手。
七名外野手包括: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守一壘的一壘手、守二壘的二壘手和游擊手、守三壘的三壘手。
跑壘
A.一個底袋只能容納一個人。
B.后排的跑壘手不能超過前排的跑壘手。
C.擊球手必須開始跑,沖到一壘打界外球。
從這三個ABC原則,我們可以推導出強制入基的概念。
當擊球手沖向一壘時,已經占據一壘的跑壘手也必須向前移動,沖向二壘——因為一個壘包只能容納一個人,他會把一壘給擊球手。這是強制基地。
得分
擊球手在九名對手的追趕下,逆時針依次攻下一壘、二壘和三壘,最后跑回本壘板,這樣進攻者可以得一分。
棒球比賽規則就是圍繞這個核心內容設計的。
很難跑回本壘。很多時候,進攻球員還沒跑遠就被殺了。
對于防守方來說,只要淘汰三名進攻球員,就可以結束這場半場比賽,再開始另一場半場比賽,攻守關系就可以逆轉。
6.在外
跑壘手和擊球手是怎么出來的?換句話說,防御者是如何殺死攻擊者的?
主要是這些方面。
類型1:捕捉并殺死
當擊球手用手飛球時,防守隊員在球落地前用手接住球,所以擊球手立即出局。這叫捕殺。
抓不抓,只要球不落地,被防守人抓住,就是抓或殺。
第二類:接觸殺人
防守隊員手里拿著球,碰到“還沒到壘包的跑壘手”,那么跑壘手就會出局,這叫觸殺。
后衛之間,球可以傳來傳去。
類型3:阻塞
例子:踩二壘的后衛拿到球,被迫跑到二壘的跑壘手被禁賽。然后球被扔給了一壘手,正在往一壘跑的擊球手被擋住了。這是雙重謀殺。
同樣,有三次擊殺導致三名進攻球員出局。
如果壘上沒有人,只有擊球手沖到一壘,然后球傳給踩在一壘上的一壘手,擊球手被拒之門外。
攔網適用于強制跑(強制進基地)的情況,其本質是讓強制進基地的人無處可去。但是,在非強制運行(主動基礎輸入)的情況下,您只能接觸并殺死。
壘手不能通過絆倒或其他物理障礙阻止跑壘手跑壘。只能拿到球,然后用觸殺、攔網等方式,讓壘跑者出局。
觸摸很容易理解。專注于阻擋。
攔網,即拿到球后搶占跑壘手,占據跑壘手的目標壘位。所以跑壘者無家可歸。
有人會說,那跑壘的就不能跑回來嗎?不可能。
因為使用了阻塞,也就是在強制基礎運行的情況下(強制基礎運行,強制基礎運行)。
例如,如果擊球手打了一個界外球,他必須跑到一壘。因為一個壘只能容納一個人,曾經在一壘的跑壘手必須跑到二壘——他必須為擊球手騰出一壘位置。所以,這個時候二壘的壘手拿到球搶占了二壘,所以跑壘手無家可歸,只能出局。
類型4:三振出局
三振出局后,擊球手出局了。現在我們來談談什么是好鏡頭。
7.好球和壞球
這個虛擬的黃色區域被稱為區。
范圍是本壘板正上方與擊球手腋窩和膝蓋之間的三維空。
具體范圍由裁判說了算。
每個裁判的好球帶判斷標準略有不同,所以職業選手會提前知道每個裁判的判斷偏好。
投手投出的球,越過這個區域,就是好球;如果沒有傳中,就是一個壞球。
但是如果擊球手向下揮空,打偏了球,或者把球打到界外,即使沒有過好球區,也是好球,好球數增加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打擊次數已經達到2次,打界外球既不是好球,也不是壞球。
8.走到基地
如果投手投出四個壞球,擊球手將被保送至一壘。
如果第一壘被占據,那么第一壘跑壘者將被安全地推到第二壘。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一壘、二壘、三壘已經有人了,那么在擊球手走到壘位的同時,三壘將被安全推到本壘板,進攻方將得到一分。
9.擦邊球
投手投球很快,造成嚴重的疼痛和受傷。如果打在擊球手身上,就是觸球。觸球也能讓擊球手走到壘位。
需要注意的是,觸球成立的條件是擊球手要有躲避動作。
很多時候,擊球手必須準確地執行——他必須躲閃以滿足判斷條件并減少對身體的傷害,他必須讓球碰到自己才能走到基地。
不管是不是觸球,裁判說了算。
但不是每個擊球手都喜歡把觸球送到壘位。因為他們寧愿盡全力打出一記安打甚至全壘打(概率很低)也不愿意有觸球。
另一方面,在防守端,有時他們會故意投觸球,將擊球手安全送到一壘。這是因為有些擊球手力量太大,防守隊員怕他打出本壘打,所以干脆給他一個觸球,把這個瘟神送到一壘。
10.安打和本壘打
擊球手擊球后,成功擊中壘位,所以這一擊是單擊。
所以顧名思義,命中就是帶來安全基礎的命中。
安打可以分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本壘打。
所謂本壘打,就是擊球手把球打到本壘打區(本壘打墻外),然后擊球手就可以從容不迫地安全跑動,得一分。
如果基地已經有人了,還可以跑回本壘板得分。
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壘、二壘、三壘已經有進攻者,所以如果擊球手打出本壘打,這三個人和擊球手可以依次回到本壘板。這樣,進攻者一下子得了4分。這種本壘打叫滿貫本壘打,也叫滿貫槍。
一個無人值守的本壘打在基地上只得了一分,這叫陽春本壘打,也叫陽春炮。
那么,你也應該明白兩點槍和三分槍的含義。
1.竊取基地
一旦投手開始投球姿勢,跑壘手就可以沖刺到下一個壘包。
如果擊球手沒有擊球或擊球,接球手會把球傳給基地后衛,讓基地跑壘員出局。
注意,如果打了界外球,那么偷壘無效,原壘包要退回。
12.被迫返回基地
如果球被防守隊員接住,擊球手被擊殺,那么跑壘手必須被迫回到壘位,再次碰到他之前的壘包,然后才能開始再次跑動。
因此,如果跑壘者確定球會被接住并擊殺,他會站在壘包上,等待球被接住后再跑進壘。
如果跑壘者不確定是否會有接球,他會跑幾步等待。如果沒有抓到,他會繼續進入基地。如果他被抓了,他會很快回到原來的基地。
1.多解釋一些。
站在接球手后面的那個眼神沉重的人是裁判,也就是裁判,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除了這個裁判,在靠近壘包的一壘、二壘和三壘還有四個裁判。在一些比賽中,也有右線裁判和左線裁判,總共有六名裁判。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