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上海“一江一河”沿線多了不少供市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新媒體燈光雕塑、露天音樂會、富有煙火氣的市集匯聚蘇河灣“夏日水岸夜生活節”;黃浦區新增以“花”為主題的景觀花橋,成為新的江畔休閑觀光地標……
(資料圖)
以1998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為起點,上海大規模的濱水開發整整持續了25年。從最初的環境整治到如今的綜合性整體開發,黃浦江45公里、蘇州河42公里岸線現已實現貫通開放。面向未來,“加快外灘、北外灘、世博前灘等高端商務載體建設,推動徐匯濱江、楊浦濱江、蘇河灣等打造世界級濱水區”,成為上海推進城市更新、優化城市空間的發力點。
變革
濱水空間是一種特殊的城市空間類型,在概念上涵蓋與河流、湖泊、海洋比鄰的廣大區域。進入21世紀以來,濱水開發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性的城市更新趨勢。
但也毋庸諱言,現代都市生活又在漸漸遠離自然水域,濱水空間似乎更多只發揮景觀功能,或是淪為地產開發的一種商業噱頭。實際上,濱水開發具有持久的內在社會驅動力,是歷史人文和社會價值的綜合呈現,與經濟社會變革有著緊密的聯系。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當濱水空間進入歷史視線,都意味著商業文明的突破式進展,并成為普通人借以展示世俗生活的舞臺。
在中國歷史上,濱水景觀在唐宋之交即已出現。這一時期亦被稱為“中古時期的經濟革命”,水路運輸聯通南北,市場經濟空前繁榮。與之相伴,古代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革新,一改此前商業空間和居住空間嚴格區分的坊市制,代之以更具開放性的坊巷制。
西方最早出現的城市濱水景觀,主要集中在水路貿易發達的“泛水之地”,即西歐佛蘭德斯地區。繁忙的港口貿易帶來信息流通、城市發展和新興中產階級崛起,推動思想變革,進而孕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在這里,城市空間規劃理念產生了革命性突破??茖W家、城市理論家西蒙·斯蒂文根據濱水城市的生成規律,發展出一套沿港口、運河延展的城市規劃理念,突破了中世紀為皇權、教權、軍事防御服務的封閉式城市格局,對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的城市布局與形態產生了深遠影響。
演進
越是社會結構復雜、產業結構轉型劇烈的大都市,濱水空間越能突破歷史的印記。
18世紀以降,幾乎所有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的城市都逐漸將濱水空間讓位于污染嚴重的工業生產,導致濱水區域的生態惡化與衰敗。直到上世紀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陸續開啟現代意義上的都市濱水更新,通過環境改造、地產開發和引入新的產業,重新激發城市活力,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在法國,巴黎將塞納河畔打造成展示鮮明藝術氣息和歷史底蘊的觀光帶。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將開創性地在塞納河上舉辦,預計會在全世界觀眾心目中留下更為深刻的濱水烙印。
在美國,紐約的濱水開發經由創意社群的努力,激發出意想不到的活力。21世紀初,新興的科技公司和創意公司進駐租金相對低廉的濱水舊廠房,促成了今天布魯克林“創新岸線”的崛起。
2010年世博會為上海大規模的濱水開發與城市更新創造了機遇、打下了基礎。以文化產業集聚與新生為契機,黃浦江沿岸的綜合開發進入一個新階段,浦江西岸的工業區陸續改造成西岸美術館、龍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等,豐富了市民游客的精神生活,也豐富了城市天際線的色彩。
世博會之后的另一項重大濱水開發創舉,以黃浦江兩岸45公里基本貫通為標志,將沿江空間用于市民休閑娛樂活動。如今,整體貫通工程進一步延伸至“一江一河”全線,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里岸線陸續貫通開放。
迄今為止,上?!耙唤缓印闭w改造取得了諸多實質性成效。比如,濱水岸線公共空間基本貫通,產業能級逐步提升,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傳承,岸線腹地聯動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提升,為打造世界級濱水岸線夯實了基礎。
不過,對照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目標,對照城市更新的新要求,“一江一河”濱水空間改造還有一些不足:
一是空間基礎薄弱,更好發揮規模效應受到限制?,F有的濱水開發區域空間相對狹小,大規模的整體開發和“騰籠換鳥”存在難度。
二是治理主體分散,更好實現協調統一面臨困難?!耙唤缓印狈謱俨煌姓^域,在管理政策上難以達成一致。
舉個例子,有關攜帶寵物的規定,楊浦濱江允許在保障安全措施的基礎上遛狗,黃浦濱江禁止遛狗,徐匯濱江則為遛狗劃定了特定區域。面對類似的政策差異,需要探索建立一套既能普遍適用又兼顧各區差異的標準。
三是視覺景觀分異,更好推動風格融合有待發力。對比其他一流國際大都市,“一江一河”整體景觀連續性較弱,植被綠化水平偏低。黃浦江整體視覺舒適度優于蘇州河,陸家嘴、世博公園、吳淞碼頭等東岸核心地段視覺舒適度優于南岸,但在綠化植被的覆蓋率上,蘇州河優于黃浦江沿岸。
四是服務配套欠缺,活動豐富性和親水性尚待提升。應該看到,光有步道和綠地并不能充分滿足市民豐富的休閑娛樂需求。徐匯濱江引入諸多文化藝術中心,但缺乏滿足市民餐飲休憩需求的商業空間,似乎“少了一些煙火氣”,致使公共空間利用率不高,市民游客滿意度難以提升。
此外,濱水空間開發利用上還存在空間呈現形式雷同短板,缺少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經濟文化和消費活動。
開拓
城市的開拓,既有繼承,又有超越。
今天的“一江一河”綜合性整體開發擁有更明確的戰略定位,兼顧整體規劃與區塊特色,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其中,黃浦江是面向世界展示全球形象的會客廳,定位為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蘇州河是展現市民生活的會客廳,定位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區,注重打造尺度宜人的活力城區、人文城區和綠色城區。
隨著濱水更新理念演進,人們將越來越多地關注河流與人的共生關系。新形勢下,濱水空間如何真正促進社會活力、改善城市生活、提升發展品質,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裝飾性的視覺刺激,值得深入探討。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的濱水開發也都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法國城市史研究者伊莎貝拉·巴庫什就認為,18世紀以來塞納河的開發過程也是巴黎人逐漸遠離河流的過程?!艾F代的塞納河畔已經博物館化了,成為展示性的空間,而非生活場所?!被蛟S是因為這個原因,巴黎準備以2024年奧運會為契機,取消塞納河上施行百年的游泳禁令,在賽后恢復塞納河上的露天泳池。
在上海由“工業銹帶”轉向“生活秀帶”、從工業城市邁向后工業城市的轉型過程中,“一江一河”的故事應當如何續寫?
比如,進一步提升濱水空間的公共性和開放性,打通與城市腹地的視覺阻隔、交通斷點,優化兒童友好、老年友好的空間建設,增設母嬰室、飲水點、休憩驛站等服務設施。
又如,在制定濱水區域管理規范時,平衡好秩序感與煙火氣,包括向公眾廣泛征集意見,妥善考慮遛狗、放風箏、垂釣、燒烤以及運動健身等需求,探索發展夜間經濟、體驗經濟、步行街業態、文創經濟等。
再如,加強蘇州河沿岸歷史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在加強對現存歷史遺產保護性開發的同時,可把遺產點位的歷史記憶與“一江一河”的歷史文化講述更有機地融合起來,連點成線,串線成面。
物質層面的改造有其極限,精神層面的創生卻永無止境。今天的城市更新與工業化早期階段的一個區別,就是從“物質的增長”轉向“精神的成長”。城市不只提供物質生活的滿足,更助力想象力的放飛。水無形,河有道。面向未來的濱水開發,正在重塑我們看待城市的視野、對待生活的態度。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