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29日,在2023 ChinaJoy期間,主題為“超級數字場景開啟產業新格局”的游戲再認知論壇于上海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主辦。
近年來,中國游戲產業飛速發展。《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658.84億元。而在首屆ChinaJoy舉辦的2003年,這一數字僅為13.2億元。
事實上,游戲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它與前沿科技、文化產業、數字經濟等領域都息息相關。業內人士認為,近一段時間以來,游戲產業的價值已引起了全球范圍內多個國家的重視,這背后的原因是對游戲的本質認識發生了改變。
(相關資料圖)
對此,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在致辭中表示,當今游戲作為一個全新的超級數字場景,其所扮演角色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產生著人們始料未及的變化。游戲在諸如加速相關技術升級、促使業態裂變、推動數實融合、提升產業價值等許多方面的催化作用,日益受到廣泛關注。
長期以來,游戲突出的趣味屬性掩蓋了它的科學屬性。但近期伴隨著全球對AI等前沿技術的關注度提升,以及游戲技術外溢到越來越多的行業,游戲科技開始被更多人討論、研究。在今年的ChinaJoy上,科技創新、游戲科技也成為一大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金元浦表示,數實融合中的游戲技術,是支撐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物新交互的技術實現基石,是包含了數字環境、數字化身和數字資產的“一體三位”超級數字場景。以游戲技術為核心組成的技術系統成為推動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新能源”。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教育部文化遺產智慧計算實驗室研究員翁子揚提到,在游戲科技的高速發展中,超級數字場景與衛星遙感影像、智慧城市數據可以深度耦合,在虛實共生的概念下,現實的地質地緣環境、生態路網結構,與斷代史地信息、文明發展脈絡、文化傳播路徑通過原生技術的鏈接,實現沉浸渲染環境下人機交互的多元生態,未來文化遺產、空天數據的活化賦能將會為游戲場景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研究組成員劉鋒分享了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發現,游戲科技對人工智能相關的人機交互、強化學習等17個技術領域起到強驅動作用。經研究測算,未來游戲產業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拉動規模持續增加,預計將從2023年的315.76億元上升至2030年的 1038.1億元,年均增長率約達16%。劉鋒提到,人工智能創新國家與世界游戲市場排行榜的吻合度極高,人工智能的強國同時也是游戲市場的強國。
北航國際交叉科學研究院數字孿生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馬昕表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是必然趨勢,數字孿生則是實現信息物理融合,助力產業數智化轉型的有效途徑。目前數字孿生已圍繞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等領域推廣應用,其應用仍需繼續深入探索。游戲科技與數字孿生相互賦能,有助于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共生發展。
在本次論壇上,張毅君與金元浦共同啟動了《超級數字場景源動力—游戲科技與創新應用研究》課題計劃。后續,課題組將圍繞游戲科技創新及價值外溢空間做體系化研究,以游戲科技的跨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核心研究切入點,推動游戲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在實體經濟中應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