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人工智能數據集目錄首次發布
(相關資料圖)
——南方電網為人工智能生態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2023年7月6日,以“智聯世界·生成未來”為主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3)在上海世博中心拉開帷幕。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關鍵變量,如今已然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抓手,賦能各行各業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生活、產業結構、工作方式和科技趨向。
以“計算+ ”為特征的智能化發展進程進一步推動了算法、算力在多學科領域的滲透式運用,數據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核心“養料”,正在引發一場新的生產要素變革。而就在本次大會期間,南方電網發布了《南方電網電力行業人工智能基礎數據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這意味著南方電網將開放帶有行業屬性的專有數據集,為行業生態提供一座數據“金礦”。
“數據在各行各業中都是核心資產,核心數據共享一直是難以打破的壁壘,但是我認為人工智能的生態一定是開放的,要想建設這樣一個生態,必須要有人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南方電網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盧志良講述了開放數據《目錄》的緣由。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近年來,數字技術與傳統能源技術深度交叉融合,正在孕育影響深遠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數字技術的引入,將給能源電力行業帶來深遠變革。國家能源局不久前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針對電力、煤炭、油氣等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需求,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融合應用,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到2030年,能源系統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應用體系初步構筑、數據要素潛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約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數字電網依托強大的“電力+算力”,使電網具備超強感知能力、智慧決策能力和快速執行能力,對清潔能源的消納和消費而言,數字賦能也為高效消納清潔能源提供了核心算法,數字電網也就成為了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面建成數字電網,充分發揮能源電力大數據“生產要素”和“算力+算法”疊加倍增效應,賦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近年來,南方電網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就發現,一方面南方電網積累了海量數據,另一方面,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場景需求,我們就想引入更多的人工智能行業人士參與到電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來,共同促進電力行業人工智能生態發展,支撐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邁出重要一步。”盧志良說。
目前,《目錄》主要面向輸電、變電、配電等10大業務領域開放了數據類型18類。
據盧志良介紹,《目錄》主要選取的是在電力行業中比較具有代表性應用場景的數據。他說:“我們開放行業數據,走出第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們也特別注意數據隱私和安全,首先對數據進行了分級,先期開放的是通用數據,其次會根據用戶的訴求逐步開放更多的數據,現在我們正在探索數據脫敏的問題,后面會根據開發者的需求,對數據進行更新。”
目前,華為已在電力人工智能領域開展相關工作。基于昇騰AI算力底座和昇思MindSpore AI框架,正在訓練、孵化行業專用大模型。昇思開源社區在人工智能生態建設上已經具備較好基礎,《目錄》中部分數據已經開始在昇思開源社區電力人工智能專區上線。5月27號成立的“南方電網人工智能技術設施運營中心”,已經開始進行相關數據運營,方便更多開發者使用。
盧志良表示,“我們跟華為等AI領域的頭部企業合作,是希望強強聯合,更快推動人工智能在電力行業的發展和應用。如今除了比較常見的AI巡線、安全生產之外,我們還在進行新一代智能客服的研發,AI技術對新能源發電量的預測,還有智能電力調度等。”
“南方電網此次公布行業數據集,希望能帶動更多行業企業加入其中,使人工智能生態逐步完善,更快產生更好的電力行業大模型。未來在‘南方電網人工智能技術設施運營中心’也會聚集更多AI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研發創新AI模型,并與業務場景相結合,更快匹配合作伙伴的訴求,我們的目標是促進電力人工智能生態建設。”盧志良特地強調生態重要性。
新形勢下,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將是推動我國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統籌安全、經濟和綠色發展要求的重要支撐。
通過《南方電網電力行業人工智能基礎數據集目錄》發布,推動形成開放、共享、互利的電力行業人工智能生態,為行業上下游企業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發展提供基礎服務,為生態各方營造良好環境,帶來新的業務增長空間,支撐生態各方實現新的多元化業務利潤增長點,形成良性的長尾效應。
在人工智能算法及算力日臻成熟的前提下,基于“數據+算力+算法”優化物理電網及能源生態的業務,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效率提升作用,全面提高數字生產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