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填報志愿時,我選擇了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想早點畢業參加工作。”西藏女孩拉貢措的高考成績超過當地一本線35分,最后填報了一所專科院校。消息傳開,不少網友直呼“虧大了”,還有人故作高深,“這就是信息差造成的目光短淺。”
本科分數線通常被視為高考錄取體系的分水嶺,一直以來,“能讀本就不讀專”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即便如此,亦不必非此即彼、過于極端。據悉,拉貢措家里的經濟壓力較大。一些專科院校的部分專業需求量大、對口明確,且就讀過程中的產教融合底色相對鮮明,對于那些向往盡快穩定就業的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拉貢措也表示,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主要是因為自己喜歡電力專業,畢業后可以從事電力方面的工作。”有勤奮與熱愛打底,我們相信小姑娘自會走向美好的人生。
每逢志愿填報季,輿論場上總會掀起“混戰”。特別是對于大批成績處于中游的考生來說,想穩穩當當學個一技之長,總被指責目光短淺、浪費學習成果;要是對“冷門”專業表現出極大興趣,又會被嘲諷異想天開,“沒經過社會的毒打”……總有些人習慣以過來人的身份說教,仿佛年輕人不按照自己的預設來選擇就是“等著掉坑”。
平心而論,一個人所處的現實環境不同,對未來生活的追求也不一樣。有人適合潛心做科研,有人喜歡動手搞技術;有人向往去大城市拓寬視野打拼一番,也有人想扎根家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正因為高考是新的起點,每個人都有很多需要平衡考慮的因素。一味站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去臆斷他人的選擇,又何嘗不是陷入了另一種“信息差”?
當然,不同觀點的激烈碰撞,也反映出現實問題。眼下,我國高等院校共計3000余所,其中高職(專科)院校占據半數。然而,“專科不是大學”等偏見廣泛存在,即便錄取分數接近,“專不如本”仍是普遍認知。回看近期輿論場上的相關熱點事件,無論是過了本科線選擇電力專科,還是中考742分就讀幼兒師專,其中的職業路徑與成長渠道都非常清晰,所以在“指手畫腳”的聲音外,也收獲了不少力挺。從這個角度看,更多專科院校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高辦學能力、推動產學對接,真正滿足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才能讓年輕學子有更多選擇,選擇時有更多底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評論員 關末)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