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情去老沔陽調解室。”在湖北沔城回族鎮,這句話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搬出一張凳子,斟上一杯熱茶,茶香暖人、情理更服人,在談笑風生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老沔陽調解室,這樣的情景再尋常不過。
2021年,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鎮綜治中心與沔城派出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大膽創新,以鎮綜治中心為依托,設立了“老沔陽調解室”。調解室整合專業力量,盤活社會資源,將沔城回族鎮“各自為陣”的點狀調解力量匯聚起來,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有效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
【資料圖】
“沒有老沔陽調解室的及時調解,我們隔壁鄰居倆的心結不知啥時能解開。”5月11日,83歲的沔城龍家灣村民李某激動地說。
李某和鄰居黃某的房屋在兩條街的交匯處,中間隔著一堵長約6米的殘墻,因為占地問題,兩家三代人為這堵墻反目成仇,隔三差五就口角相向,甚至產生過肢體沖突。
40年間,很多部門調解,都沒有達成協議。2021年7月中旬,“老沔陽調解室”主動作為,組織協調派出所、司法所、土管、城建等部門多次聯合上門調解,通過普法宣傳、事實鑒定、講述沔城“三尺巷”的故事,歷時一個多月,雙方終于解開心結。
2021年8月26日,兩家簽訂調解協議并拆除了圍墻,握手言和。黃某表示,這起調解拆除的不僅僅是一堵圍墻,更是拆除了他們的“心墻”。
張家蓋房擋了王家的光,楊家的大棚占了鄰家兩分地……這些在農村時常發生的矛盾糾紛,在家門口解決更加合情合理。在調解室,像這樣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調解室成立以來,矛盾糾紛調處率100%,調解群眾滿意率均達100%。
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
有調解室,就要有本領過硬的調解員。“老沔陽調解室”現有工作人員10多人,專職調解員老干部定潔光、社區退休干部胡明姚等,他們平均年齡64歲,不僅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多年,對調解業務熟悉,而且口碑好、威望高、為人公道正派,道德品質高尚、具有非常豐富的調解經驗和社會影響力。
“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老百姓遇到問題,調解員能幫著‘找個說法’,就可以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定潔光說。
2021年11月5日,在“老沔陽調解室”內,經過調解員定潔光一番和風細雨式的耐心調解,該鎮藕池養殖戶張某頻頻點頭,拿起筆在調解協議書上鄭重地簽字。至此,該起買藕池合同漲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最終得以成功化解。這是“老沔陽調解室”,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
“調解是一門藝術。我們在接案后,會根據案情、當事人性格、性別等實際情況的差異安排不同調解員調解。”定潔光說,隨著基層調解經驗的積累,在具體調解工作中,調解員根據矛盾糾紛類型,結合自身經驗和優勢,探索總結出了許多個性化的調解方法,幫助基層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據統計,調解室成立以來已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0余件。
調解品牌的特色化發展
全力推進“楓橋經驗”在沔城落地落實,“老沔陽調解室”自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建立了多項工作制度及創新工作方法。
先后多次邀請鎮司法所和多位資深法律工作者對工作室成員開展小班專題培訓,針對調解工作基本流程、調解方法和技巧等知識進行全面講解。邀請有調解經驗的退休干部、心理學等領域專家,結合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矛盾糾紛中的熱點、難點,助力身邊矛盾糾紛及時妥善化解。
“老沔陽調解室”作為社會治理的全新嘗試,為轄區居民提供糾紛化解、家庭矛盾調解、政策答疑、信訪代辦等多類服務,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將借助法律資源優勢,聘請更多具有專業法律知識,工作經驗豐富,口碑好的調解員與平安建設有機融合,“用老百姓的辦法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依靠群眾做群眾工作”,更好的為群眾服務。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