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寶安)茅洲河龍舟賽在深圳市寶安區燕羅街道茅洲河段(燕山學校前)舉行開幕儀式和決賽。伴隨著鼓聲陣陣,選手們更是鉚足了勁,他們整齊劃一的劃槳動作,一次次助推著那一葉葉龍舟在江面賽龍奪錦、奮勇爭先。
本次比賽由廣東省社會體育和訓練競賽中心、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市水務局、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市寶安區燕羅街道辦事處、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協辦,同時得到了廣東省龍舟協會的大力支持。本次賽事層級更高、參賽范圍更廣、影響更深遠。賽事入場總人數(含運動員)超5000人次,200多名志愿者服務于本次比賽。
【資料圖】
暌違三年,茅洲河上奮楫前沖
比賽在鏗鏘有力的鼓點《龍鼓起舞》中拉開帷幕,緊接著24支參賽隊伍進行龍舟巡游,這些龍舟隊伍不僅有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澳門、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江門、東莞、中山、肇慶的16支隊伍,還有深圳龍華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松崗街道和燕羅街道的8支本土隊伍,共24支隊伍競逐比賽。
28日的賽程為決賽階段,分別為粵港澳男子組200米和500米的半決賽、排名賽、小決賽、決賽,粵港澳女子組200米和500米的第三輪,本地組200米和500米的小決賽、決賽。
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由新會泓達堂陳皮龍舟隊榮獲粵港澳男子組冠軍,廣州白云人和龍舟隊和惠州博賀龍舟隊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東莞萬江南方科技龍舟隊榮獲粵港澳女子組冠軍,中國香港女子龍舟代表隊、深圳市女子龍舟隊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本地組第一名由燕羅街道塘下涌江夏黃氏龍舟隊獲得。
據燕羅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場龍舟賽是燕羅街道暌違三年后,舉辦的第一場大型群眾體育賽事。今年初,燕羅街道被賦予“灣區芯城”新名字,新命名意味著新啟航,通過承辦這場龍舟賽,展現出燕羅街道百舸爭先,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努力建設“面向世界、引領未來、全國示范”的灣區芯城新面貌。
根植傳統,龍舟文化劃出新航道
龍舟文化是嶺南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龍舟文化在同宗同源的粵港澳大灣區,同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其在寶安,更是久負盛名。寶安“賽龍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本次賽事更是上升為省級賽事,是今年廣東省級龍舟賽項目的第一場賽事,賽事規模更大,參賽隊伍更多。
“我們隊伍一共33人,絕大部分是‘90后’,其中有20人曾參加過2016年松崗龍舟賽。”塘下涌江夏黃氏龍舟隊鼓手黃業民介紹,隊伍由“90后”青年充當主力軍,在本次比賽中獲得本地組第一名殊榮。
燕羅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賽事辦在家門口,本地居民積極參與賽事,更好地培養本地龍舟隊伍,更好地傳承賽龍舟傳統文化、打造燕羅特色龍舟品牌。燕羅街道將全力支持本次龍舟賽的順利舉辦,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紛呈、充滿傳統文化魅力的盛宴。
傳承和發展、現代和傳統、速度和激情……所有的元素在茅洲河通過龍舟碰撞、交織、融合,從中再衍生出龍舟文化新的生命力。寶安區意識到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性,這些年來,其一直專注于不斷挖掘、創新和傳承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不僅被挖掘出來,還以現代化、時尚化和潮流化的手段和方式,進一步喚醒、激活、創新和傳承,由此也最大限度吸引和聚攏不同年齡段和階層的人們,共享傳統文化在當下綻放的新精彩、新活力。
“在這些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強不息的精神,看到大家朝氣蓬勃地參與其中,傳承龍舟文化,弘揚龍舟精神”。寶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龍舟競渡是嶺南特色非遺,是大灣區共通共享的文化傳統。這次將在寶安舉辦的龍舟賽,就是以龍舟賽為媒,搭建起粵港澳人文交流的平臺,以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