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第六首詩品《典雅》的名句,亦是香港無極樂團“意境音樂劇場”計劃中的兩大重磅演出。10月,香港無極樂團即將在深圳萬象天地劇場帶來《人淡如菊》的演出。從《落花無言》開篇,到《一色一香》《一漠大千》《空塵》,再到結局篇《人淡如菊》,香港無極樂團“意境音樂劇場”系列演出,獨樹一幟,自成一格,建構出一種獨特的劇場美學,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贊譽。不同于主流的藝術形式,意境劇場區別于西方劇場的龐大編制和精準結構,而是向內挖掘藝術家的美感經驗和心境,向外釋放東方的禪意和美學。它是一種文化創新,傳統國樂在意境劇場中既保留了原有的精髓和魅力,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和價值;它也是一種文化反抗,在喧囂與浮華之中沉靜心靈,在冥想中抖落雜念,回歸內心與自然。
(資料圖)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無極樂團的藝術創作和表達,南都記者特專訪藝術總監羅永暉,以及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梓靜,分享他們對傳統國樂文化的承繼和發展、對音樂劇場的理解和體會,以及對深港文化溝通的看法和期待。
無極樂團廿載,傳統中軸下的多元融合創新
羅永暉,在香港流行樂壇、電影圈與學術音樂圈赫赫有名。他是香港著名作曲家,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的開創人,曾創寫超過二十部電影音樂,包括《投奔怒海》《桃姐》等,以及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的《夢中人》。學西樂出身的他,流行樂、廣告音樂、新派音樂、電影音樂、西洋樂等,作品琳瑯,創作風格多變。
2003年,羅永暉與多年合作的拍檔,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梓靜,在討論中樂前景和發展方面,理念十分接近,香港“無極樂團”由此誕生。王梓靜從心靈及團隊訓練方向發展所長,羅永暉從創意及藝術路向為團隊作出規劃,一場探索中西方音樂、戲曲、舞蹈、詩詞、繪畫等多元藝術的融合與創新之旅正式啟程。
從2003年算來,無極樂團今年正值創團20年。“建團第一階段,先以琵琶及阮琴為主要樂器。第二階段,以室內樂的規模,建立獨特的中樂器組合形式。第三階段則全面發揮音樂創意、鼓勵新作以及多元跨界合作,人數依據曲目調整,而且中西樂器多元化,種類多樣化,已脫離固定團員的框架,走向多面組合的專業規模。”
羅永暉表示,當代中樂器的學習受到了西方訓練形式的影響,樂師大多強調手上的技術以及樂譜上的音符準確度,缺少了心靈的培養。因此,無極樂團要求演奏家除了擁有高度技術,還得從長期的心靈修煉開始,精神氣度才會借樂音娓娓傳遞,直達人心。此外,中樂隊多以西方交響化為標準,編制龐大,細膩的樂韻和東方詩意的語言表達不足夠。因此,無極樂團更加注重東方詩意的語言表達,而不是過分追求西方交響化的標準。在演出模式上,無極樂團以傳統為中軸,游走西東,并配以當代變化多端的演繹手法及演出形式。無極樂團還會根據不同的樂曲氣氛,配合變化多端的現代舞臺效果,加入裝置、燈光、音響等等,成為意境音樂劇場的獨特演出模式。
正是基于不拘泥于傳統戲劇形式和規則,創新的表現方式和多元的藝術元素,打造出一系列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舞臺作品。無極樂團在香港眾多的音樂團隊中脫穎而出。
獨特的劇場美學,塑造空靈意境,感受東方哲思
1998年,羅永暉卸下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的行政職務之后,十年一劍寫出了《落花無言》——這一對生命感悟的作品,隨后又將其拓展為意境音樂劇場開篇之作。“意境音樂劇場”是羅永暉所創的名詞,也是他近年的藝術創作意念與方向。它是以中國樂器現場演奏為主軸,通過現代劇場的表現手法,結合包括詩、歌、舞,及燈光、錄像、裝置等多元視覺媒體,營造耐人思酌的無窮韻味,及屬于神秘東方的空靈感受,其中陰柔內斂 ,沉潛與凝聚的氛圍 ,加上劇場的調度與變化,可以引發聽者的冥想與遐思,意義從中生成。
《落花無言》琵琶彈奏家王梓靜亦同樣是體制的出走者。2013年,任彈撥聲部長及琵琶首席演奏家的她只是因為偶然看到落花的那一分鐘的感悟,就決然從香港中樂團辭職。這一切的背后均是二人對生命的另外一種感悟,是另一種藝術激情的爆發。
從2014年《落花無言》以敦煌千年壁彩獲得靈感、到《一色一香》是以宋詞作為基調,延續昆曲腔格中典雅,再到此次來深的《人淡如菊》則是以“花”為題,以古詞新詩的唱詠帶來幽深的境界。
在意境劇場的舞臺上,沒有故事情節,只有琴聲悠揚清幽,唱腔迂回悠揚,氣氛空靈靜逸。古代詩詞、千年壁彩、傳統戲曲凝聚成音樂語匯呈現在舞臺之上。它像是劇場里的寫意畫,追求自然和靈氣,反應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羅永暉用“聲腔的交曡”“琵琶的遠韻”以及“茶人的身影”三種藝術表達方式剖析無極樂團建構出的獨特劇場美學,這是借由東方元素的整合敲開的一片寂然的、寧靜的藝術天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琵琶是中國樂器中表現力最強,但又最婉約細膩的,可濾盡現實的煩囂,讓人心由躁動回歸平和與安定。”
除了音樂主軸之外,多媒體亦是意境劇場之中備受矚目的元素。羅永暉認為,在劇場作品中,多媒體等營造的環境因素與音樂之間是密切相關而又相互獨立的關系。他說:“通常舞臺設計都有象征的意義,例如《空塵》的舞臺呈圓形,象征太極及宇宙意味,加上樂聲飄渺回環,增加虛靈的感受。又例如《人淡如菊》舞臺上 ‘長橋’ 的意象,營造出 ‘千年期會于此刻’ 的情味氛圍。光影之間,樂聲裊裊傳來,呈現出空靈的意境塑造。”
在交流中擴展演出場域,牽引灣區生活意趣
相較于現代社會的喧囂與“卷”,意境劇場就像是一方桃花源,進入劇場“仿佛若有光”,牽引聽者感受到梵凈的澄明、蓮葉的飄蕩、落花的寂然,不亂于心,回歸本真。
羅永暉表示,無極樂團強調的靜心演出,就像 “文化沙龍” 或 “心靈導師”,在音樂劇場中,逐步牽引出大眾的藝術愿景、生活意趣與精神內涵,指向涵養性情的生活態度。“由于目標清晰,定位分明,我們從來都只對演出資素有著高度的要求,不以吸引大眾作商業考量。”
事實上,在傳統文化復興的當下,跨媒體中樂劇場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情景國樂劇場、多媒體中樂劇場作品層出不窮。王梓靜看來,很多國樂劇場是以故事為串聯,構建有形態有敘事的劇場模式,“在我們看來,藝術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藝術在每個階段都可以發展,都有不同層面的人群觀眾,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現在的我們是屬于少數派的,但我們很享受跟著觀眾一起拋棄有形的具象的形態,進入深層次的精神領域的體驗,這里有無限想象的空間。”正如香港武俠說言“無劍勝有劍”。在王梓靜看來,對于藝術家而言,從技走向道,從無形到有形亦是開創性的最難得的層次。
在灣區交流越發頻繁的當下,無極樂團曾多次在灣區巡演。此次來深演出亦是香港康文署主辦撮合,“深圳政府和香港政府相互之間正密切交流,未來無極樂團也將更多出發至深圳藝區,善用當地場地資源,籌辦演出及各類互動節目,為 ‘跨境定位’及 ‘無界拓展’作出域外耕耘的重要的一步。”羅永暉說,“大灣區是樂團空間延伸的場域,也是樂團未來音樂開展的臺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