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迪】當下最火的話題是什么?無疑是ChatGPT,尤其在科技圈里,從一個個網友到業界大佬,都在談論它;從國外科技巨頭到國內大廠,也紛紛加入了這場“狂歡”。無論是用戶體驗后的驚喜與擔心,還是資本市場受刺激后大起大落的敏感反應,ChatGPT跟早年人工智能剛出現時的“一石激起千層浪”是相似的,對業界產生的波瀾也是延續而來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這樣一個熱風口下,我們需要進行“冷思考”:出生于2022年12月的ChatGPT,還是人工智能乃至AIGC(人工智能自動生產內容)領域的一個“小孩”,ChatGPT具備的驚艷效果是真的,它被調侃的bug(漏洞)也是客觀存在的,相比于一般技術或其他應用來說,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天賦異稟的“神童”,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它,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它,以及多方合力去避免“彎路”,并促進它的良性發展。
一本正經與“胡說八道”
“我當時看到網上的例子,覺得有可能不是真實的,但是我親自試了以后,是真的非常驚艷的。”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教授羅平告訴記者。
羅平通過輸入一段文字,讓ChatGPT轉化為表格,并通過不同參數的改變,得到的結果是準確而迅速的。他還試過一些基于ChatGPT的產品,比如發送一個關于理查德·貝爾曼(動態規劃奠基人)故事的文檔過去,ChatGPT可以把這個文檔做一個總結,寫的非常好,而且這些話不是能直接在原文里搜索到的。”
作為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的小安,在體驗過ChatGPT檢查代碼的效果后感嘆道,“之前我們因為產品進度問題需要連夜檢查代碼,現在它很快就檢查完,并且把錯誤的改正了過來,太厲害了。“
當然,在網友不斷分享的調侃案例里,我們也看到了ChatGPT的短板和漏洞:當被問到“劉翔哪一年獲得的世乒賽冠軍”時, 它的答案是“劉翔在2004年獲得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劉翔是田徑運動員而非乒乓球運動員)。
還有關于影視人物、抽象概念等其他領域的答非所問,對此網友評價稱“簡直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我們的表達是會擺事實和講道理。而它講道理是特別厲害的,但是擺事實這個就不太行。”在羅平看來,它實際上是一個天使與魔鬼并存的存在。“它答出來了,但不知道答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也不能提示哪個地方有錯。”
關于這些問題,作為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回應道,沒想到自己的“孩子”一經發布就能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ChatGPT與其他基于語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工具沒有什么區別,這樣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被濫用,也可能會‘編造事實’。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以一種可控和負責任的方式將其引入公共意識。”
羅平進一步指出,如果把目前存在的事實性錯誤、過度依賴等漏洞用一些技術補丁修正好了的話,那它就相對完美了,然后這個應用場景就會非常廣。小安表示認同,“等到真正在B端普及應用后,這產生的影響和價值將是具有時代性的。”
此前不久,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曾預測,“AIGC(人工智能自動生產內容)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基于大規模數據訓練的模型,將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可以實現以十分之一的成本、百倍千倍的速度,生產出有獨特價值和獨立視角的內容。AIGC 不僅用于內容生成,其新思路和途徑也可用在工業領域。”
“偽”擔心與真“問題”
上述特性也使得ChatGPT能很快地吸引這么多用戶,上線 5 天使用者就超百萬,對傳統搜索引擎形成挑戰。對此,網絡上關于“會不會取代人類”“它的誕生會導致搜索引擎的消失”等話題一度引起了廣泛討論。
“就像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技術或應用剛出來的時候,人們會有初步的擔心,這很正常。”業內人士林女士認為,但是它們是不會導致人們徹底失業,反而可以把人類從基礎性的繁瑣工作中解放出來,然后推動人類從事更高級的工作和任務。
這不免讓人們聯想,人類是否已經邁向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
資料顯示,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是指具備一般人類智慧,可以執行人類能夠執行的任何智力任務的機器智能,通常又被成為強人工智能。
“不得不說,ChatGPT在用戶交互上的表現讓人驚喜。它的火爆出圈也說明了人們期待有更多的AI應用能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帶來改變。”特斯聯首席科學家邵嶺博士認為,盡管諸如 GPT-3的模型已經可以生成接近人水平的文本、小說、乃至詩歌,但這與通用人工智能還沒有關系。
他指出,但從底層技術邏輯上講,其實ChatGPT就是在GPT-3.5基礎上針對對話fine-tune出的一個模型,是一個先進的chatbot。盡管ChatGPT回答問題的效果比之前市面上見到的聊天機器人都要好,但實際上這種效果也是基于大數據、大模型訓練出來的,它并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常識,而是根據訓練出來的模型和數據給出擬合的答案,準確來講它還只是一種大語言模型。
特斯聯CTO華先勝認為,未來是人機共存的社會,“我們需要達到的平衡態是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情,人做人擅長的事情。”
如業界所說,我們不必過于擔心它會代替人類;但對于ChatGPT來說,還是有一些現實的問題需要被關注和解決的。
奇安信虎符智庫研究員李建平對記者表示,如同其他人工智能模型一樣,ChatGPT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解答人們的各種問題、創造出大學水平論文,甚至編寫代碼。同時也可能被繞過安全機制,用于實施有害的活動。
他指出,網絡犯罪分子使用 ChatGPT 造成的“最緊迫和常見的威脅”主要包括網絡釣魚、社會工程和惡意軟件開發。
以社會工程為例,研究人員發現,ChatGPT 等GPT-3工具使犯罪分子能夠逼真地模擬各種社會環境,從而使任何針對性的通信攻擊都更加有效。GPT-3這類語言模型提供支持的工具,使攻擊者更易誘騙受害者提供敏感信息或下載惡意軟件,加速從網絡釣魚到傳播仇恨言論的所有級別和目的的社會工程攻擊。
此外,ChatGPT還降低了網絡犯罪的門檻——即使沒有技術,也能成為攻擊者。其帶來的網絡威脅還有可能蔓延到異次元。
李建平從安全防護的角度給出了建議:“chatGPT的運營機構需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對ChatGPT等類似模型進行培訓,標記惡意的活動和惡意代碼,避免其向惡意人員提供;同時對chatGPT設置難以繞過護欄,提升惡意人員利用其生成惡意內容、開展惡意活動的門檻。”
對此,華先勝認為,技術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分別善惡的是技術的使用者。“我認為,可以通過兩種手段來達到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的平衡。一方面,技術本身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技術帶來隱患的時候,需要有另外一種技術克制。另一方面,還需要有法律法規,規范技術發揮正向作用,減少其被濫用的危害。”
最后,提到ChatGPT的發展前景,羅平稱,“未來還是任重道遠。”亦如科技愛好者小龍所說,當一個新鮮事物出現時,我們既不能過度吹捧,也不能過分苛求。“一個成熟的技術或產品尚不能經受全領域全場景的嚴格測試,并實現‘零bug’;作為科技領域一個優秀的‘初生牛犢’,我們需要給它以時間和健康的環境去成長和良性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AIGC或者ChatGPT對于產業的意義將是巨大的,但它的路還很長,要想走得遠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去推動,這也是每個新技術產生之初需要遵循的發展規律。”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