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李文剛)“我們在這里不僅可以看紅色電影、聽革命故事,還能學習防溺水、防火等應急知識。這個暑假生活太豐富。”在南譙區同樂街道的“同心樂”暑期公益托管班內,孩子們對各類特色課程充滿了好奇。
為有效緩解暑期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生無處去、家長看護難”問題,我市統籌資源、上下聯動,貼近孩子與家長需求,推出形式多樣、精準有效的暑假服務,讓孩子們有好“趣”處,家長們能安心上班。
通過健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四結合”育人網絡,我市整合教育、團委、婦聯、法律、科技等共建文明單位和社會組織等力量,吸納黨員、教師、先進模范、科技工作者、大學生群體等充實暑期志愿者隊伍,有效解決暑期服務“人”的問題。構建以社區為基礎,鏈接公共文化場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農家書屋等的“社區+”模式,推動資源共享。暑假期間,“家門口的暑期課堂”成為家長、孩子眼中的“香餑餑”。
在服務內容設置,聚焦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突出“五育并舉”“雙減”賦能,開展“學習二十大 做好接班人”“優秀文化潤童心”等8類活動,涵蓋道德培育、文體娛樂、勞動實踐、科技體驗、文化傳承等多方面。同時,鼓勵社區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探索特色化精品項目,打造“愛心托管班”“紅船少年,‘陽’帆起航”等亮點品牌,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外,我市還通過各類信息傳播平臺,發布623項暑期未成年人活動“菜單”,擴大社會知曉率,方便孩子和家長選擇參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