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有媒體報道,5月17日,浙江杭州網約車司機王女士稱,因乘客選擇的上車點開不進去,自己商議在上車地點20米處等乘客。結果這對父女乘客上車后大吼大叫,還要求司機賠償10倍違約金。
【資料圖】
眼看著乘客情緒激動,為避免沖突加劇,王女士告訴乘客可以選擇下車,自己會把錢退給他們。但兩名乘客一直拒絕下車,賴在車上超24小時,還在車上撒尿。期間警方前來調解,勸說5小時未果。在王女士將車開到派出所后,兩人依舊“待在”車里。
乘客和網約車司機之間有矛盾糾紛,很正常,但這件事還是讓人大跌眼鏡。別的先不說,單看時間線:這件事發生在17日;王女士18日晚上9點回家,車還留在派出所;18日晚上11點,王女士從警方得知兩位乘客還在自己車上;直到19日早上,兩位乘客才下車……這意志力和忍耐力,讓人感覺又好氣又好笑,不自覺想到一個詞——熬鷹。
一般來說,大家在打車的時候,因為有的地方禁停或停車不方便,確實會碰到需要乘客“走幾步”的情況,只要情況屬實,乘客也多會諒解。
從服務者的角度來講,顧客是上帝,在服務事項范圍內,服務者應盡可能地滿足顧客的合理要求。但如果顧客以為自己花了錢,就可以任意提要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就可以任意拿捏服務者,這就不是“上帝”,而是素質堪憂,甚至存心找茬了。用網絡流行的話來形容,就是“有毒”。
即使乘客認為是網約車司機不對,即使有經濟糾紛和相關訴求,也應該通過平臺投訴解決,而不是賴在對方車上不走。就算自己有理,這也不是處理問題的正確方式,既耽誤別人的工作,也浪費自己的時間。但人性的復雜之處就在于,有些人有些時候并不按常理出牌。
遇到調解不了矛盾,一般人的正常思路是報警。在這起事件中,似乎報警也不解決問題,警方勸了5個小時無果,最后還是乘客自行離開的。這似乎傳遞出一種信號:這種“賴”以什么理由開始、什么時候結束,完全取決于這倆乘客,他們自始至終掌握著主動權。這顯然不是一種正常態。
縱觀整個事件,給人一種“就是拿他們沒辦法”的感覺,女司機沒辦法,警方也似乎沒辦法。這種感覺籠罩在每個圍觀者心頭,新聞最終沒能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大家也都在思考和試圖尋求解決的辦法。這也無疑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假如我遇到這樣的無賴,能怎么辦?
聯想起最近的高鐵掌摑、車位被占等事件,其實一開始都不是什么大事兒。生活中有小摩擦、小糾紛很正常,關鍵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相互理解,否則鬧大了,大家都不好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