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
輪狀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發病高峰在秋冬季,是各地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本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人輪狀病毒感染限于小腸,感染病毒使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分泌增加從而導致腹瀉。
輪狀病毒感染常見癥狀有腹瀉、嘔吐和發熱等。患病后病情輕重不等,輕者可無癥狀,嚴重者可出現重度脫水,表現為皮膚彈性差、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等。
本病無特異治療方法,需要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及對癥治療。
輪狀病毒感染嚴重時可導致致命性胃腸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
本病的自然病程為3~8天,平均5天左右,預后良好;但脫水嚴重,未及時治療也可引起死亡。
怎么治療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無特異治療方法。因其是自限性疾病,如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及對癥治療。
輕者可口服補液鹽(ORS)糾正或預防脫水
重癥則需靜脈輸液。
補鋅,服用消旋卡多曲、蒙脫石散及益生菌等可縮短腹瀉病程及減少排便量。
怎么預防輪狀病毒感染?
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口服減毒活疫苗。
重視飲食、飲水、個人衛生,做好糞便管理。
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抗體,故母乳喂養的嬰兒可得到一定保護。
關鍵詞: 什么是輪狀病毒感染 怎么治療 急性消化道傳染病 靜脈輸液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