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入眼來,五月春光最醉人。
5月5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聯合國家統計局等機構,在成都舉行2022-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布盛典。黃山市委書記凌云,代表黃山登臺,捧起了中國十大“秀美之城”榮譽獎杯。
“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布盛典現場(央廣網發 胡利龍攝)
(資料圖)
“中國美好生活城市”評選已經進行了17年。17年后,黃山終于捧起了這座沉甸甸的獎杯,這是對黃山無數人努力的首肯,也是對黃山新境界的贊許。
黃山日出(央廣網發 姚育青攝)
黃山捧杯,實至名歸?!爸袊篮蒙畛鞘小卑駟斡?2個分級指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民生調查活動,它既是大數據采樣的結果,更是城市居民口碑的直觀展示。
休寧狀元文化創意市集(央廣網發 施亞磊攝)
“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的評選,見證了這十多年來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的歷史,是中國城市變遷的鮮活教科書。評選啟動的2006年,正是“十一五”規劃起步之年,國家首次提出了節能減耗、污染減排的兩個約束性指標,對綠色發展提出全新要求,同時首次提出城市群發展戰略。自此,城市、城市生活,成為中國居民新的更廣闊的天地和舞臺。
屯溪河街夜景(央廣網發 文投供圖)
城市,不單單是人們安身的棲居場所,更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空間。今年五一,黃山市接待各地游客332萬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32%,旅游總收入22億元,增長34%。
云端上的村落——木梨硔(央廣網發 陳開曦攝)
登黃山,一覽眾山小。
山水的秀美,往往是和險峻相伴相生的。當年徐霞客登黃山,日記中多是“涉之甚難”的感嘆,住宿多是遇寺庵而草草一臥:“返寺宿”“往宿舊庵”……今天,絕大部分登山人已是普通百姓。黃山風景區的游覽條件也日趨改善,連山上的酒店大堂和公廁都裝上了地暖和空調。
黃山腳下的民宿——鹿鳴谷(央廣網發 吳哲程攝)
山水人文,組成 “徽”字。中國社會的文化傳統,一直是與山水、與抒情聯系在一起。山水情懷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根脈,而“秀美”,是山水情懷的最靚底色。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莫不從山水抒情中得到涵養。無論是寄托鄉愁別緒、親情戀意、人生感懷、家國大義,都會從秀美的山水找到靈感和歸宿。
浦溪河生態游園夜景(央廣網發 陳雪君攝)
我們可以看到,樹立中國文化巍峨豐碑的詩詞文賦,它們的養料就是秀美的山水,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山水滋養了中華民族勤勞刻苦、豁達開朗、堅韌不拔的品性和氣質。
黟縣古城舞龍(央廣網發 葛元攝)
從這個層面,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在徽州這片古時相對閉塞的大地上,產生了如此博大精深、光耀千秋的徽文化:徽學、徽州建筑、傳統村落、徽州技藝、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菜、徽劇。這里現今仍然保存310個中國傳統村落、15,000多幢古建筑、上百萬件文書文獻。
只賣花不打漁的村莊——賣花漁村(央廣網發 歙宣供圖)
詩仙李白游黃山,不忘留下這樣的詩句:“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何日可攜手,遺形入無窮”“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開帆散長風,舒卷與云齊”……
宏村南湖(央廣網發 施亞磊攝)
黃山黟縣漳河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流水潺潺,風光絕佳,相傳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寫《桃花源記》的出處?!胺疾蒗r美,落英繽紛”,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國古人向往的人生仙境,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圖景在黃山處處可見。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央廣網發 周小川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也是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山水文化的滋養,一定是中國邁向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題中應有之義。
徽州民俗火出圈——汪滿田魚燈(央廣網發 歙宣供圖)
城市有城市的風采,各個城市有各個城市的特色。北方老工業城市淄博可以靠燒烤“出圈”,而對黃山來說,“出圈”的一定是它的秀美,而且秀美正在黃山“秀”出它的新高度。
休寧坐忘花園創意集市(央廣網發 姚靖雯攝)
黃山以創意為紐帶,將山水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相結合,走出一條“化古為新”的獨特發展之路,實現了“秀”和“美”的無縫融匯。
將秀美做出“繡花功夫”。黃山全市連續兩年推動微改造提升、微景區培育、微創意運營、微循環發展、微奉獻治理“五微”行動,使更多的“目之所見”皆為秀美。
春茶開園(央廣網發 施亞磊攝)
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保護,新浪逐波。黃山在全省率先實施“四級”河長制,實現河湖管理全覆蓋。原來從事捕撈的沿岸漁民轉身從事旅游相關產業,人均年收入超萬元,去年新安江百里大畫廊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帶動百姓增收5億元。
徽茶研學游火熱——孩子們在學習點茶(央廣網發 戴江勇攝)
去年以來,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謀劃重點項目230多億元。
據悉,近期黃山市還將發布全國首個“最干凈城市標準”,進一步提升城市顏值,讓市民和游客能在這座中國最干凈城市“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西遞(央廣網發 汪洪攝)
這幾年,隨著“1+6”圓桌對話、“外長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等一系列活動的紛至沓來,黃山“國際會客廳”聲譽日隆。迎客松不光迎來一批批海內外游客,同時也迎來絡繹不絕的全球各方賓朋。
徽州古城煙火氣(央廣網發 歙宣供圖)
徽州古城煙火氣(央廣網發 歙宣供圖)
徽州古城煙火氣(央廣網發 歙宣供圖)
徽州古城煙火氣(央廣網發 歙宣供圖)
在黃山這座大的“國際會客廳”的“牌樓”下,又不斷涌現出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鄉村國際會客廳”,它們成為徽州大地一道道靚麗的新風景。
田園風情——水東村(央廣網發 周小川攝)
徽州區西溪南,亮出的名片是“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小鎮”。半個月前,愛爾蘭CreateOne制作公司《我們的藍色世界》攝制組走進西溪南,拍攝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和他在西溪南的景觀設計實踐。一批批“新徽州人”,如今已成為西溪南文旅推薦官。在他們的助力下,“望山生活”國際大提琴音樂節、“徽州鄉紳·音樂雅集”鄉村音樂節、“劍橋對話相約西溪南”文化交流活動、北京大學與澳洲莫納什大學“鄉村景觀與農村水利工程”國際研學課程……令人流連忘返目不暇接的活動,讓這座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現實版的綠野仙蹤——西溪南(央廣網發 施亞磊攝)
臺灣人許若俠在紐約賣了14年咖啡后,2004年到大陸,先后輾轉桂林、南寧、蘇州等園林城市,2019年落腳在西溪南這個古村落。他的溪邊55咖啡屋定義為“咖啡+”。他說,徽州文化是世界性的,給咖啡添加的,是活化后的徽州文化。
今年春節后到咖啡屋來“合伙”的小韓,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她一邊在店里制作和售賣陶藝作品,一邊在網上開店。
鄉村咖啡館(央廣網發 黃敏攝)
西溪南和黃山其他古村落的創意探索,正是宏村、西遞在本世紀初的2000年獲得世界文化遺產名號后,推進的2.0升級版,是文旅產業迸發的新閃耀。
上海三聯書店·黃山桃源店(央廣網發 祁宣供圖)
當研學和市集這樣的新經濟業態風生水起,當線上與線下并行不悖的新的鄉村融合生活給無數00后年輕人開拓出嶄新的生活領域,秀美,早已超越李白的詩吟,顯得那么年輕。年輕人用高鐵串起青山綠水的鄉間,與秀美生活零距離相處,這是一幅嶄新的城市生活新畫卷。
黃山云海(央廣網發 姚育青攝)
中國的城市現代化,一定是城鄉融合的現代化,是城鄉互濟、城鄉聯連的現代化。鄉村振興,正在于破解鄉村衰落的難題,在于留住滿目秀美的鄉愁,而黃山,正在提供新的樣本。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