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10日,深圳漁業招商大會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行。會上,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并解讀《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漁業類)扶持措施》。該措施針對深圳市企業、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鼓勵其在深圳開展漁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水產品穩產保供、品牌建設與交流合作等漁業項目。措施聚焦3個方面,提出13個扶持條目、27條具體措施,條條真金白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政策促進深圳漁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漁業發展新格局。
扶持措施的一大亮點是加大對遠洋漁業的扶持力度。措施著重支持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建設運營,吸引漁業龍頭企業落戶深圳并參與基地建設。措施針對深圳企業建設的遠洋漁業基地給予補貼,相關基地需經農業農村部認定,單個項目補貼最高2000萬元。值得留意的是,該政策不僅覆蓋境內基地,也囊括境外基地。“這是一大突破。”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的土地空間有限,需鼓勵企業向外拓展,把深圳漁業產業空間延伸到海外,構建“漁業”飛地。
在扶助漁業科技創新方面,措施著墨頗多。多項補貼政策體現深圳加大對水產種業、深遠海養殖、智慧漁業、碳匯漁業的支持。其中,措施對新造的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給予補貼,封閉養殖水體在8萬至15萬立方米的,每艘船最高補貼1.5億元,15萬立方米以上的則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給予資助。這也是資助額度最高的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期望帶動苗種繁育、智慧化養殖、船舶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成創新,形成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產業融合的漁業發展路徑。
縱觀本次發布的措施,深圳在多個漁業產業的關鍵環節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針對水產種業的補貼金額增加近十倍。“這個環節是漁業的基礎,相當于芯片在高新產業的地位。只有把它發展好,我們才能把飯碗牢牢掌握在手中。”相關負責人指出,以往相關項目的資金支持安排在300萬左右,新政策的資助額度最高已提升至3000萬元。
相較于注重漁業生產的產業扶持導向,本次措施更加強調促進漁業全產業鏈發展。措施增加對冷鏈物流、精深加工、交易展示、品牌打造、消費觀光等后端高價值環節的扶持,加速漁業產業鏈圈層融合和資源整合,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相關負責人解釋,期望帶動深圳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參與構建完整的漁業產業體系,增強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我們觀察到,如果偏重傳統養殖捕撈,不足以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措施安排,所有資助項目向企業開放申報,采用事后資助形式進行扶持。相關負責人說:“原來市級財政一年撥款大概6000多萬元,我們預期本次的資助規模會有大幅提升。”
在發布會現場,大百匯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張彩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系列政策公布對深圳漁企而言是振奮人心的消息。“這個政策很好,看得到政府有扶持漁業做強做大的決心。”她透露,公司的冷鏈銷售、養殖工船等業務符合資助條件,公司正組織團隊研究,希望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目前,現代漁業已成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2022年,深圳漁業一產產值達25.9億元,其中遠洋漁業產值約8億元,占全省遠洋產值總額近六成。今年,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漁業總部等重大項目將陸續落戶深圳。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預計,漁業一產產值將有超常規增長,遠洋漁業將實現突破性進展,產業預期占全國總產值20%以上。“深圳將成為遠洋通業規模、產量、產值全國領先的城市。”相關負責人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