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腦出血是經常發生在老年群體的疾病。
實際上,伴隨著我們生活習慣及環境改變,腦出血在青年人群的發病率正不斷上升。
(資料圖)
科學認識腦出血,了解其預防和處理知識,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
1、真實案例
5月2日,勞動節小長假的倒數第二天,湖南光琇醫急診科來了一個27歲的小伙子。這位患者小湯(化名),是被朋友攙扶著進門就診的。
當時,小湯已經發生了意識障礙,說不出話,無法詳細訴說自己的病癥。
朋友替他描述稱,小湯睡了個午覺起來,突然就顯得不太對勁了,右側肢體像發生了偏癱,還伴有嘔吐現象。朋友意識到情況不妙,趕緊陪著他來看急診。
值班醫師譚蛟回憶,小湯當時監測血壓高達200/108mmHg,所以立即為他進行頭部CT檢查,顯示“左側基底節出血”,初步診斷為腦出血。
考慮到情況比較危險,小湯被緊急轉診到上級醫院。
2、一分鐘了解腦出血概念: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見的腦卒中之一。
相關文獻表明:腦出血疾病的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在幸存者中,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后遺癥。
腦出血的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嘔吐、嗜睡、四肢無力以及意識障礙等。
它的發病原因有很多,主要與自身心腦血管基礎疾病、不良生活習慣、情緒激動等因素有關。
3、腦出血疾病發作前的信號: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請第一時間警惕,盡早前往醫院:
1.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或慢性疼痛突然加重,有的患者還會嚴重嘔吐、惡心。
2.突然出現肢體乏力、麻木,活動靈活性差,拿東西時突然掉落,走路晃晃悠悠,或者朝向另外一側摔倒,肢體偏癱。
3.和他人交流時突然無法說話,或說出的話非常含糊。有的患者可能完全聽不懂他人說的話,或呈現流口水、嘴歪的情況。
4.看東西有重影,或出現視力模糊、眼部脹痛、結膜下出血。
5.出現原因不明的神志不清、困倦、嗜睡,尤其是合并大小便失禁的情況。
6.突發性頭暈,感到天旋地轉,不能站立,有的患者還會突然倒地不起。
7.突然出現頸部和背部的疼痛、酸痛、僵硬。
4、患者身邊的人能做些什么?
1.保持鎮靜,迅速撥打急救電話。
2.如果患者清醒,應使其情緒盡量平穩,松解其衣領和腰帶,保持空氣流通;如果在寒冷季節發病,需要為患者做好保暖;如果是炎熱夏天,則需要注意防暑降溫。
3.如果患者已昏迷,不要大聲呼喚或猛烈搖動,應使其平臥,頭部稍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引發窒息;如果患者發生抽搐,要注意防止舌咬傷;如果發出鼾聲,代表患者的舌根已經下墜,可使用紗布或者手帕包好舌頭輕輕外拉。
4.可使用冷毛巾覆蓋在腦出血患者的頭部,這是因為人體血管遇冷時收縮,這樣做可降低患者腦出血量。
5.如果患者病情穩定,自行就醫途中車輛要保持平穩,可輕抬起其頭部,將頭部和地面保持20°角,并隨時留意查看患者情況。
5、如何預防腦出血?
1.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指標
如果這些指標長期過高,可造成大腦動脈硬化,增加腦出血風險。
我們有必要定期體檢,尤其多關注“三高”指標,將其控制在健康范圍內,出現“三高”后在醫生指導下規律用藥。
2.保持情緒穩定
情緒過于激動,可導致血壓迅速升高,從而突發腦出血。
因此,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態,有意識地控制情緒。
3.注意飲食
少吃高脂肪、高鹽、高糖、高膽固醇及辛辣食物,避免給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煙、酒均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增加腦出血風險,也應注意避免。
4.堅持運動
缺乏運動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對于久坐不動的年輕上班族也是如此。
推薦每周運動時間保持在150分鐘以上,同時運動強度應達到中等。但如果是已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應經醫生評估之后再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鍛煉。
參考文獻:
[1]邱鋒.如何正確認識診斷和治療腦出血[J].人人健康,2023,No.587(03):24-25.
[1]王躍華 ,李曉瀟 ,張萬金 ,李榮斌 .腦出血的治療、預防和護理[J].人人健康,2023,No.587(03):43.
[1]杜合賓,張雪玲.青年與中老年腦出血危險因素及主要病因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3):34-35.
(編輯ATU。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 湖南光琇醫院 門診 陳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