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王楠】5天注冊用戶超100萬,月活破億用時僅2個多月……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的爆火被稱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被視為下一代技術的核心應用,但是一直以來被人詬病的在于缺乏殺手級應用,只是一個生活在實驗室的溫室花朵。隨著ChatGPT在去年底的問世,僅推出兩個月的應用一躍成為科技行業的最新寵兒。要知道電話的推廣用了75年,而手機的普及則用了16年。
(資料圖片)
2022年12月,美國AI科技公司OpenAI推出對話式AI模型ChatGPT,是AIGC(人工智能生成式內容)的一種應用和產品,不僅擁有遠超預期語言能力,還能實現撰寫代碼、回答問題、書寫論文、詩歌、劇本等指令。而在這當中,學生是最早開始使用這一工具的群體之一。
據外媒報道,日前,美國在線課程供應商Study.com向1000名18歲以上的學生中發起了一項調查,詢問他們在課堂上使用ChatGPT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每10個學生中就有超過9個知道ChatGPT,遠遠超過小學教育工作者;超過89%的學生使用ChatGPT來完成家庭作業;48%的學生用ChatGPT完成小測驗;53%的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22%的學生用ChatGPT生成論文大綱。
不過,在ChatGPT爆火的背后,也引發了學術界的擔憂。不久前,北密歇根大學哲學教授Antony Aumann在為自己的世界宗教課評分時發現,全班第一的論文竟然是學生用ChatGPT寫的。隨后該教授決定,在自己的課堂中,學生在撰寫論文初稿時必須處于在監控下,且在限制上網的瀏覽器中撰寫;如果草稿有改動,學生必須給出合理的解釋。
與此同時,Study.com在向100多名教育工作者發起的調查中了解,大學教授中有72%擔心ChatGPT對作弊的影響,而小學教育工作者中這一比例為58%,超過三分之一(34%) 的教育工作者認為ChatGPT應該在學校中被禁。
“僅僅因為有一臺機器可以幫助我舉起啞鈴,并不意味著我的肌肉就會發達。”西華盛頓大學歷史學教授Johann Neem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有一臺可以寫論文的機器并不意味著人的思維就會發展。
在紐約大學,教學大綱的“學術誠信”部分已經明確把使用AI視為作弊行為,明令禁止。許多學生在上課第一天也收到了“使用ChatGPT或其他生成文本或內容的AI工具視為作弊”的來自教授的警告。
據外媒最新報道,多家全球知名學術期刊正在更新編輯規則,因為ChatGPT強大的語言理解和學習能力使其生產出的學術摘要可以騙過期刊審稿人。《科學》明確禁止將ChatGPT列為合著者,且不允許在論文中使用ChatGPT所生產的文本;《自然》則表示,可以在論文中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其中也包含ChatGPT,但不能將其列為論文合著者。
“ChatGPT不符合學術文章作者身份的標準,因為它無法對科學論文的內容和完整性負責。”《自然》方面表示。
也有不少教授認為,與其擔心學生們會使用ChatGPT作弊,不如更好地思考如何利用ChatGPT的強大技術,讓學生為新的學習工具到來做好準備。
來自韋伯州立大學的Alex Lawrence教授就明確表示:“我希望它能給你足夠的啟發和教育,讓你想要學習如何利用這些工具,而不僅僅是學會更好地作弊。”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表示,科技類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創新的時候,我們要看到它作為工具屬性的先進性,同樣也要該看到它存在的一些問題。國際核心期刊禁止將ChatGPT列為論文合著者,其實更多的是要保證創新來自于一個真正原創的成果。所以在當前的情況之下,涉及到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更多要考慮的應該是說如何更好的使用人工智能,而且人工智能的使用是否是在人類可控的情況下進行。
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在社交平臺上也承認了這些不足,他說:“ChatGPT的能力還很有限,但在某些方面足夠出色,從而造成了無所不能的假象。現在還不應該在重要的事情上依賴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