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深圳一名顧客投訴稱通過外賣平臺折扣活動
付款0.5元買下一杯益禾堂奶茶
奶茶喝到一半時
發現3個標簽都被浸泡在奶茶里
次日出現腹瀉癥狀
醫院診斷為細菌感染
這名顧客懷疑“益禾堂不想做活動蓄意報復”
相關話題也沖上了同城熱搜
不少網友表示
當奶茶品牌頻頻出現衛生問題時
手中的“快樂水”突然就不香了
也有網友在線投訴
購買益禾堂奶茶時遇到品質問題
2月23日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通報稱
針對“有顧客在益禾堂奶茶喝出3個標簽”一事
進行現場核查后發現
標簽確系奶茶店員工制作時遺漏所致
目前,雙方已經達成初步和解
涉事門店也已停業整頓
值得注意的是
這距離益禾堂上一次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
還不到十天
小奶茶背后有何大生意
為何頻頻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爆發地?
No.1
回顧
“一杯5毛錢的奶茶還送3個標簽”
2月19日,深圳一顧客用平臺折扣活動付款5毛買下一杯益禾堂奶茶,送達后喝到一半發現3個標簽都被浸泡在奶茶里。次日早晨該名顧客出現腹瀉,醫院診斷為細菌感染。這名顧客懷疑“益禾堂不想做活動蓄意報復”。
2月22日上午,執法人員到達涉事門店檢查,該店已于21日18時起自行停業整頓。
2月22日下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聯系涉事門店負責人到店配合檢查。針對消費者在奶茶里喝出標簽的問題,經執法人員調取監控錄像核實,為該店員工在制作該訂單奶茶時未發現遺漏杯中的標簽(標簽一面與杯子內壁顏色相近),導致浸泡有標簽的奶茶對外配送。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表示,執法人員進一步與消費者聯系,消費者反映已與涉事門店協商達成初步和解。該局現已責令涉事門店完善操作規程,加強人員培訓,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記者在外賣平臺搜索發現,涉事門店位于深圳龍崗區南灣街道丹竹頭社區,店內大部分商品價格10元左右,據上述顧客反映,他當時是參加了益禾堂的一個活動,實際購買價格是0.5元。
對此有網友調侃:“一杯奶茶才5毛錢,還送標簽。”但更多的還是對食品安全環境的擔憂:“現在食品行業出問題的越來越多,建議嚴格監管。”
No.2
關注
益禾堂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
卷入風口浪尖
記者發現,益禾堂已非首次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據媒體報道,2023年2月11日,海口市民勞先生反映,其妻子和兒子喝了在同一家益禾堂門店購買的奶茶后“出現上吐下瀉的癥狀,經醫院檢查可能是食物中毒引發的急性胃炎。”勞先生的妻子郭女士懷疑此事與奶茶有關:“‘感覺奶茶里的珍珠與以往有所不同,我沒喝完就扔掉了,不久就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癥狀。”據郭女士介紹,當天他們12歲的大兒子小軒(化名)也在同一家益禾堂門店購買了一杯“瀧珠奶茶”,喝完了才回家。“17時許,孩子說肚子難受,然后出現了嘔吐和腹瀉的癥狀,還發燒。”目前,海口市秀英區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2022年5月6日,益禾堂鄭州市門店被曝使用過期發霉食材,店員在暗訪視頻中稱“沒事,‘藥’不死人”等。當天下午,益禾堂微博官方賬號發布道歉聲明,稱終止與涉事加盟商的合作,并且已關閉涉事門店。
2022年7月,岳陽縣益禾堂學院店因“使用過期布丁”違反食品安全法,被岳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976元,并沒收違法所得24元。
No.3
探討
奶茶界為何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爆發地?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發布的《2022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新茶飲市場規模約為1040億元,比上年增長3.7%;新茶飲在我國約有2億年輕消費者、48.6萬家門店。
奶茶店“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場合“人手一杯”奶茶已經習以為常。而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奶茶界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屢屢上榜。
2020年12月,據《消費者報道》整理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藥監)等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公布的關于餐飲場所銷售的現泡茶、果汁等產品的質量抽檢情況顯示:監管部門抽檢發現不合格新式茶飲共119批次,包括現泡茶、果汁等產品,不合格原因以微生物超標為主,其次是檢出人工色素、甜味劑、防腐劑以及營養指標不達標。
有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跟茶飲市場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品牌為快速搶占市場,選擇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大打價格戰有一定關系。
回到探討益禾堂奶茶為何屢屢出現食安問題上來,不難明白與其益禾堂龐大的門店體系、加盟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模式有關。一名業內人士表示,益禾堂數量過多的加盟店,讓其難以做到統一管理。“平均一天多少杯,儲存原料的備貨,都是店長的決策。如果這店長沒有經驗,原料控制不合理,就有可能過期了還在用。”
針對奶茶界為何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爆發地,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流露出自己的擔憂:“新式茶飲行業經過近十年高速發展,其空間效益、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何平衡,仍是茶飲行業面臨的主要難題。”
買奶茶時
你遇到過什么糟心事嗎?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管玉慧
設計:鄭柏琪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