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大年三十除夕夜,萬家燈火人團圓。這一天的年夜飯,是每一家幸福團圓迎新年的重頭戲,也承載著不少人對歸家的盼望、對來年的祝福。作為僑鄉,深圳市大鵬新區現有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約5萬多人,他們多年來堅持情系桑梓、回饋家鄉,為大鵬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特殊貢獻。今天,他們的年夜飯桌上,將擺上哪些具有大鵬特色的菜式,用“舌尖上的大鵬味道”寄托對家鄉的情誼和祝福?
(相關資料圖)
大鵬盆菜。攝影:葉韻瑜
記者向多位大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了解到,寓意團圓美滿的大鵬盆菜是年夜飯優選之一,意指豐衣足食的客家“八大菜”也廣受歡迎,還有慶祝農耕豐收的元農年糕、海味十足的糯米飯等,都是兒時記憶里的大鵬美味。可以說,煙火氣里的家滋味,更多的是一份有關家人、家鄉的眷戀。
糯米飯、瀨粉仔……旅居在德華僑與家人尋味大鵬解“鄉愁”
“過年肯定要一家人一起吃糯米飯,里面會放臘腸、瑤柱、蝦米等食材,因為糯米黏性大,一起吃這個飯,寓意家人團結在一起。”說起家鄉年夜飯,德國華僑黃初強如數家珍,他說,大鵬人過年必吃的還有一道菜叫“圓農茶果”,又叫“元農年糕”,系用糯米粉、黃糖和元農香葉蒸制而成,“這個也寓意團團圓圓”。
黃初強(前排右一)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
1945年出生于大鵬南澳水頭沙的黃初強,由于家中三代行船(廣東方言,即跑船),他也在少年時期經行船去到德國定居,闊別家鄉至今已有55年。為一解“鄉愁”,逢年過節,他都會和家人一起做海膽炒飯、瀨粉仔、炸角仔、笑口棗等大鵬特色菜來吃,一邊做菜一邊向孩子們講解家鄉菜的做法。“尤其打米餅,是非常有年味的一道菜。先將米炒至金黃,磨成粉后加黃砂糖放到不同的餅印里打成軟餅,烤干后就能吃。”黃初強回憶道,小時候過年前,都能聽到每家“嗒嗒嗒”的打米餅聲音,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點滴講述,讓孩子們更具象地了解熟悉家鄉。
出于服務鄉親、造福桑梓的想法,2014年,黃初強當選為德國大鵬同鄉會會長,積極組織和參與同鄉會工作,曾參與捐建水頭沙社區老人活動中心等。“疫情前基本每年都會回一次大鵬,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家鄉的變化很大,感覺很自豪。”他說,自己本身做的是餐飲,也想將具有大鵬風味的特色美食帶到大西洋北部沿岸,讓更多人認識大鵬的飲食文化。
盆菜、客家“八大菜”,深港兩地大鵬人年夜飯花樣多、有滋味
雞肉、海鮮、蘿卜等十幾種食材葷素搭配,層層碼放在大盆里,最后淋上特制湯汁,一家人便能開餐過大年。百味交融,馥郁香濃,在“百菜百味”中做到“一團和氣”,每一筷都有著“開盲盒”的樂趣,這是大鵬盆菜。這道菜融合了香港盆菜和客家盆菜的特點,藏著盆滿缽滿、團團圓圓等美好祝愿,已然成為不少大鵬人年夜飯桌上的“主角”。
對于20世紀80年代初獨自到香港闖蕩的香港籍大鵬人林進財來說,無論在哪里漂泊,都一定會在除夕這天回到大鵬,和家人一起吃頓盆菜,“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每人都做一點菜,最后齊心協力將菜擺進盆里,整個過程很開心。一年到頭(工作)很辛苦,就盼著這一天了”。
除夕這天,林進財(左二)和家人早早聚餐共賀團圓。
一家人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嘗一邊慶祝的年俗,正在大鵬人里代代流傳。祖籍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的港青(區政協委員)葉韻瑜說,今年打算帶孩子回位于香港元朗的爸媽家吃盆菜,“小時候做盆菜,是長輩們一起做,我們幫忙擺盤,現在(我們)長大了就接班來主理,換我們的孩子來幫忙擺盤,這是一種傳承。”葉韻瑜笑稱,一家人團聚吃盆菜的氣氛特別和諧,比方說在吃到一半時,大家會用筷子翻菜,這個舉動有著“同心協力”“時來運轉”等美好意頭,十分有趣。
葉韻瑜和家人吃盆菜過除夕。
港人對團聚的牽掛,也凝結在更多“舌尖上的年味”中。家住香港新界的黃玉珍,今天一大早就到菜市場選購新鮮食材,為家人精心準備八道大鵬客家菜。其中,白切雞、三杯鴨寓意豐衣足食,芽菇煮豬肉寓意家肥屋潤、人丁興旺,蝦(客家話諧音同“哈”)意指“哈哈大笑”,魚意指“年年有余”,蠔豉冬菇發菜寓意“好事發財”,蓮藕豬手、炒生菜寓意“生意興隆”,八道菜寓意好、有滋味,家人說說笑笑,是黃玉珍最歡喜的畫面。
黃玉珍為家人準備的大鵬客家年夜飯。
值得一提的是,港人們對“小家”的真情,還折射到對“大家”的守護。如,黃玉珍連續7年在僑港葵涌同鄉會服務鄉親,并在去年8月回到大鵬新區簽約支持虎地排立交項目建設,助力家鄉發展。而林進財,平時也會在一有空時回到大鵬辦事處下沙社區做志愿者,每每社工在群里發布志愿服務召集令,他經常是第一個報名,是公認的“手速王”,如今在其帶動下,他的妹妹林麗仙也報名成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志愿者。
從“菜頭糕”到“大鵬菜”,臺灣同胞在大鵬感受濃濃家鄉味
“大鵬吃年夜飯的氣氛,跟我印象中的家鄉味道很像。”深圳臺商協會大鵬聯誼會秘書長沈巢甯來自臺灣臺中市,她回憶道,小時候每到過年時,家人都會做極具客家風味的蘿卜糕(當地稱“菜頭糕”,寓意彩頭高升)和親友分享,婚后和丈夫定居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土洋社區,年夜飯變成了大鵬盆菜,不變的是歡樂祥和的年味。
沈巢甯(前排右一)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
沈巢甯說道,每年除夕都會和家人一起做盆菜,約鄰居一起吃,來自四海八方的鄰居們也會帶上獨具自己家鄉風味的菜式赴約。“大家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春晚,在深圳過著很有待色的中國年!”她補充道,今年在除夕前幾天,夫婦倆就和鄰居們商量好年夜飯的詳細安排了。“可以說,我們這個鄰里小圈子的聚會,就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的真實寫照。”在她看來,吃年夜飯的意義在于促進鄰里和睦、團結互助,共同愿望新的一年生活更美好,一如大家匯聚深圳砥礪奮斗,為這座城市變得更靚麗發出自己一點小小光亮。
“現在,大鵬新區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自己也完全融入這片土地了。”沈巢甯感慨道,這些年親眼看著大鵬新區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優美、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便利,這座濱海城區越來越宜居,人們的幸福感也蹭蹭飆升,“新的一年,希望大鵬新區交通更加順暢、人氣更旺”!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