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慶典,總少不了喜慶熱鬧的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醒獅。在深圳,醒獅這項傳統民俗活動備受關注,本地醒獅隊員在國際、國內各項賽事中頻頻奪冠,還亮相央視春晚。這其中,寶安區福海街道橋頭社區醒獅隊隊員、“00后”男生林俊烯的表現尤為搶眼。他將深圳市在舞龍舞獅項目上唯一一個“國家級運動健將”認證收入囊中,是名副其實的“雄獅少年”。
從7歲到17歲,土生土長的深圳少年林俊烯正式練習舞獅已有10年。目前,他就讀深圳市寶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寶安職校”),是學校醒獅社社長。2019年,林俊烯隨隊參加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深圳分會場演出活動。同年12月,他被選調參加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參與熱鬧歡騰的南粵舞獅表演,通過央視直播向全球展現中華舞獅的魅力。
兩歲戴著獅頭“從早玩到晚”
【資料圖】
“舞獅很能吸引人,特別是舞獅頭的時候很威風很帥。”林俊烯與舞獅的緣分,從他對獅頭的迷戀開始。在他還未出生時,他的父親林偉超就是橋頭社區醒獅隊的領隊,于是他小時候的玩具就有各式各樣的獅頭及其他舞獅器材。
“他兩歲的時候,就在家里從早到晚戴著獅頭搖來搖去地玩。”林偉超說,林俊烯大概兩歲半就能模仿舞獅鼓點的節奏,學著有模有樣的打鼓了。等到林俊烯稍大一些,他又常跟著父親到醒獅隊看團隊訓練,久而久之對舞獅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俊烯五六歲的時候,我去哪里表演訓練,他就穿著舞獅服裝跟到哪。”
林俊烯正式開始參與醒獅表演,是在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那時他只是醒獅隊外圍扛旗幟的少年。在他的回憶里,那些年扛過的旗子“都好重”,而那時能舞獅的前輩都很讓人羨慕。
整個成長過程都浸潤在舞獅氛圍中,林俊烯喜歡上醒獅并不讓人意外。但學習技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單調乏味的扎馬步、不斷重復的托舉舞動,時刻考驗著這個少年的耐心。
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林俊烯也喜歡音樂、籃球等。“天天舞獅,天天舞獅,一遍又一遍,那時覺得非常厭煩。”上初三時,他還一度想放棄舞獅。就像橋頭醒獅隊不斷有新人加入,不斷有人離開。“受不了苦、堅持不下去的人就會放棄,留下來的人是真正熱愛醒獅的。”林俊烯說,后來經過師傅和師兄們的開導,他還是堅持下來,扛起橋頭醒獅隊的未來,挑起醒獅文化傳承的擔子。
如今能夠舞出自己的風格
對于醒獅表演,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舞獅時,舞者們在“舞”什么?寶安職校龍獅社團首席指導老師蔣岱介紹,獅子表演的過程類似一種“啞劇”,主要是通過展現其在洞中蘇醒、外出覓食、山間嬉戲、打敗怪獸、采食仙草(采青)、瞌睡蘇醒,并最終“得勝回朝”的過程,期間通過舞獅表演,生動表現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神態。因此,舞獅表演時,獅頭舞者所要做的就是在獅尾舞者、鼓鑼镲等音樂的配合下擬態求真。
“師傅把我領進門,想要練好還是要靠自己去悟。”在林俊烯看來,舞獅最重要的就是要將自己代入醒獅的角色,“投入感情才能把醒獅的神態表現出來”。他平常訓練的獅頭重6斤左右,由于體力跟不上,再加上經驗技巧欠缺,最初他雖然能把整套動作做下來,但一直舞不出醒獅的神態。“剛學的時候完成這些表現其實很困難,獅子舞不活,像死了一樣”。
舞不好,他就不斷重復練習,耳邊常是父親和師傅們的“再來一遍”。林俊烯說:“那時真的很崩潰,但我跟自己說沒關系,練好點、再練好點”。如今回想起來,他依舊覺得“就是練,沒別的辦法”。幾個月的“魔鬼”訓練下來,他的體力上去了,舞出來的醒獅有了想要的神態。
提到林俊烯,他在橋頭醒獅隊的師傅譚展飛也都是夸贊。在譚師傅眼中,林俊烯是個有天賦的小孩,悟性特別高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會主動思考獅子遇到不同情況該如何應對,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風格,你一看就知道,那是他舞的”。
“他訓練從來不缺席,熱愛舞獅的情感比我當年還濃厚。”談到兒子,林偉超很是欣慰,不過言語間還是流露出了些許心疼。他提到,一次比賽前夕,林俊烯和隊友在氣溫不到十度的室外備賽集訓,中途突然下起了雨團隊仍在雨中堅持。“俊烯能有今天的成績,都是平時用心、耐心訓練的結果。”林偉超感慨道。
付出終有回報。近些年,林俊烯先后獲得2022年國際舞龍舞獅大賽傳統南獅一等獎;2022年廣東省運動會傳統南獅少年組冠軍;2021年全國龍獅錦標賽傳統南獅冠軍;蟬聯2020年和2021年廣東省中學生龍獅錦標賽南獅冠軍、團體總分第一名等。
給獅頭藝術品繪上動漫色彩
深圳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7個,其中“松崗七星獅舞”就直接與舞獅相關。另外,深圳還有“福永醒獅”“上川黃連勝醒獅舞”等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就連獅頭扎作技藝本身也是一種非遺項目。”蔣岱介紹說。
隨著年輕人的加入,傳統的醒獅也有了新氣象,如獅頭彩繪與獅頭造型有了動漫人物的加入,打上了少年印記。“我覺得獅頭就是一件藝術品,制作得特別好看。”林俊烯很喜歡獅頭,還因為獅頭上的彩繪。“有些隊員會在獅頭上畫喜歡的動漫人物,如除了‘劉關張’這些傳統人物形象,還會畫上具有藝術感的龍、虎,或在獅頭上插兩根羽毛模仿孫悟空的造型。”
但年輕愛嘗鮮難免會“碰壁”。一次臨近比賽時,林俊烯打算換用新獅頭,但教練們發現用新獅頭舞的效果并不好會影響比賽。“他特別喜歡那個獅頭,我們提出意見后他有些猶豫。”面對林俊烯的堅持,林偉超耐心跟他做了利弊分析。
一邊是獅頭“新寵”,一邊是團隊的期待,少年林俊烯必須做出選擇。“我跟他說,用哪個獅頭由你自己決定,但比賽結果如何你也要去接受。”林偉超說,經過思考他最終選擇聽從團隊建議,換上比賽效果更好的獅頭。“不同的匠人師傅做的獅頭風格不一樣,他有個人的熱愛我也理解,但最終他能以大局為重我是很欣慰的,覺得他成熟了很多。”
在蔣岱看來,現在的林俊烯舞獅時十分帥氣,是一位積極向上、熱心善良的陽光少年,尊重師長、懂得感恩。“學習、生活中他對自己要求很高,能夠以身作則帶動社團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盡自己的能力擴大醒獅文化影響力
在深圳,像林俊烯這樣喜歡醒獅的少年還有不少。“舞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舞獅,我從不擔心醒獅會失傳。”林俊烯說,他身邊學習醒獅的年輕人有很多。目前,橋頭醒獅隊有隊員50人,他們都是青少年學生,年齡集中在16-20歲。
“長期以來,學校不僅大力支持傳統文化進校園,更是鼓勵師生圍繞傳統文化做文章,以舞龍舞獅運動進校園為發力點,結合職業教育的專業優勢,促進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傳承與推廣。”深圳市寶安職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胡龍表示,學校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及推廣,在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傳播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胡龍介紹,舞龍舞獅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和嶺南地區民眾的紐帶與橋梁。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支持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這賦予學校傳承推廣舞龍舞獅運動更加特殊的歷史意義和使命。
作為新一代的中華文化傳承者,林俊烯也在盡自己的能力擴大醒獅文化影響力。目前橋頭醒獅隊與橋頭小學開展舞獅教學相關合作,林俊烯有時會到橋頭小學輔導社團學生開展訓練,還會參與學校的一些表演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合作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培訓和自我展現的平臺,培養更多熱愛舞獅文化的后備人才,更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譚展飛表示。
在胡龍看來,鼓勵和支持學生學習舞龍舞獅,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對于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年輕人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傳統文化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