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梯度志愿_梯度志愿報考技巧 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梯度志愿_梯度志愿報考技巧 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相關資料圖)
梯度志愿(梯度志愿申請技巧)
昨天關于一線的文章可能顛覆了一些家長的填報志愿的想法,也和往年的填報方式有所不同,所以不止一位家長表示和在機構聽到的不一樣。很多家長也提出了疑問,比如這樣會不會沒有梯度,志愿填報會不會無效,某個學校會不會突然升到一本(二本)線以上等等。
今天我對昨天的文章做一個補充,沿著這個思路延伸。如果沒看過,可以先點擊回顧一下:“干貨!2010年廣州中考高一線報考指南。
我先從昨天的例子說起。昨天說一個三區的注冊生,預計710-715分,也可以這樣填第三批:
首選:省市屬于前者。
第二志愿:七中
第三志愿:十六中
第四志愿:真光中學
第五志愿:育才中學
第六志愿:三中
然后問題很多,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解決了這些問題,基本上你就知道思路了。
專欄2021廣州中考集錦作者:區老師不是屈老師,38個幣91人已購買查看
熱點問題1:七中是第二志愿,十六中是第三志愿。踩線或超過之一行,是否無效?
熱點問題二:七中和十六中去年都錄得698。會不會沒有梯度重復?
熱點問題三:真光和育才去年錄了之一志愿,三中第二志愿。填在456會作廢嗎?
之一個問題其實是昨天文章的中心思想。建議大家回到昨天的文章,看看線下、線上、網校的錄取原則。
我覺得無論是七中還是十六中,甚至是廣州中學、中原中學、真光中學等區域學校,甚至是去年考了712分的天河外國語,超過初一的機會都不大。根據往年數據,七中、廣州中學踩線幾率較大。踩線的話,要看第二志愿學生最后的分數。
第二,機會小不代表沒機會。正是因為不排除上述學校中有一兩所踩線甚至過線,我們才需要多拿一所水平差不多的學校,依次放到2、3、4志愿保障上。這個例子我用的是七中,十六中,真光,你可以換成其他的。
做一道學習題,如果踩線或過線的幾率在七中是50%,在十六中是15%,在真光是5%,那么當我同時填報所有三所學校時,我因為達到一年級線而無法在所有三所學校報名的幾率是:50%*15%*5%=0.375%!
也就是說,只要你是初一,三本同時不及格的可能性很小——畢竟作為數學老師,我不能說不可能。
什么?你連0.375%的風險都不敢冒?我理解你,所以有第五或第六個選擇!
為什么五六年級要報兩個水平差不多的學校?原因和2、3、4志愿一樣。當這個學生考砸了,掉到二年級的時候,有很大的幾率會有1-4個志愿不及格。這時候你就需要初三的學校了,育才和三中按照往年的數據預計都在初三。
同樣,因為不排除去年分數略高(642分)的育才突然爆發,跳到二檔,所以我們多買了一份保險,在第六志愿多放了一個三中(630分),有了雙保險。
至于上面提到的第三個問題,為什么我的五六個志愿都能錄到育才或者三中?朋友,這是我在上個月的多梯度投檔規則解讀中得出的結論:二本線生效了,二本線保障了中高年級學生。
相關閱讀:《多梯度投檔:取消高安全線?”居然還加了保險線和更低保障線!》
到目前為止,如果你理解的話,應該可以舉一反三,根據自己的需求填報志愿,把例子中的老三區學校換成自己喜歡的水平和年級預期相同的學校。
為什么和一些機構的解讀不一樣?因為他們還停留在往年的提前批規則上,要么對今年的分段投檔視而不見,要么對為什么志愿從四個增加到六個不敏感。
多梯度投檔和志愿增加在招辦的文件里有明確規定。
去年697分,630分,按照志愿的優先順序,在四志愿下,高寶線下的學生完全沒有梯度,只能追求一次命中,今年不是這樣的。
總結一下,其實并不復雜,就是充分利用志愿,不要拘泥于機構廣為宣傳的志愿中“擴大梯度”的原則。就算填不進去,只要有可能,也沒壞處。
今天的內容應該到這里就結束了,但是還有一點我想提一下,就是所謂的“熱校”問題。
焦慮的家長,四處奔波參加學校宣講會,機構宣講會,和很多學校簽約,泡在很多群,到處都能看到各種“小道消息”。
但事實上,很多消息的來源我們無法考證,更談不上真實性,即使消息是學校招生老師告訴你的。
學校很被動。他們根本無法準確預測自己的學校分數。就算他們簽了合同,也只能數一數簽了多少合同。但是誰知道簽約率和“履約率”的差距呢?不信你去問群里持有N三四個學校合同的家長。
他們會告訴你的大多是:我們學校熱!大膽填報!之一志愿填報!
至于你報不報,你報不報怎么辦不是他們關心的事。如果可能的話,他們最希望的是全市9萬考生之一個志愿報學校。
還有其他的“八卦”。比如某校今年簽名人數多,某校開放日家長人數多,某機構調查的“大數據”(其實樣本極小)。這意味著什么?不要說你根本不會做人口普查。即使你做了,也會有很多家長臨時改變主意。
比如強勢的美國民調機構,連劫匪2選1都難以準確預測。你仍然根據這些各種各樣的流言來判斷嗎?
無論誰問我哪個學校更受歡迎的問題,我的回答都是:我更相信歷史數據和招生辦的官方信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