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擬于9月1日實施,“深圳的路邊攤不再全面禁止”話題登上熱搜。
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深圳需不需要“地攤經濟”?需要怎樣的“地攤經濟”?如何解決地攤經營與城市治理的矛盾?這些都成為了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新考題。在此背景下,5月18日,深圳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召開“深聊會”,聚焦“推動‘地攤經濟’規范發展,催旺城市煙火氣”主題。
本期深聊會邀請多名政協委員及相關政府部門,就“地攤經濟”的重要性和即將面臨的問題,從經濟學、法學、社會政策、政府監管、市場管理等角度展開深入討論,以期為深圳在解決相關問題時提供有益的參考。
(資料圖片)
有人情味的城市需要煙火氣
要說“路邊攤”,實際上大家都不陌生。但此前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非正規”業態、處于監管“灰色地帶”,“地攤經濟”被官宣正名后,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深圳要如何將其融入到城市肌理?
深圳市政協常委、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副院長武良成表示,一座宜居有人情味的城市,必然不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而是縈繞著撫慰人心的煙火氣。而城市的煙火氣,往往就體現在那些瑣碎而又真實的消費場景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是讓城市發展得更好,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而真實的社會需求是多層次的、個性化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地攤經濟”重要性非常明顯。深圳要高質量發展,芯片也好,地攤也好,沒有貴賤之分。實際上,“地攤經濟”不只是燒烤,還涉及到小商品交易,門類很多,范圍很廣,是深圳市夜間經濟的一個部分。
他指出,“地攤經濟”有供需兩方面:首先,從供給主體來看,擺攤人員中,有無業人員、失業人員再就業,也有就業人員八小時之外當副業來做,可以說“地攤經濟”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其次,從需求側來看,地攤擺出來的商品有人去買,有人去吃,豐富了城市居民生活品類,同時也刺激了消費。可見,“地攤經濟”在促消費、增就業方面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深圳市政協委員、信昌實業(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興通也指出,在當下推動“地攤經濟”對增加就業很有幫助。近期逛深圳的公園市集會發現,“地攤經濟”年輕化了:攤主大多年輕時髦、兩三人一起,為傳統的地攤增添了多元化的趣味
馬興通也留意到了這點。他介紹,“地攤經濟”或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社會提供非常便利的條件。相較于其他創業方式,設攤經營低門檻低成本,投入方面不需要像開公司那么費勁,有助于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馬興通指出,深圳是非常年輕、具有創新能力的城市,有干勁的年輕人非常多,他們做出了很多創新的產品,想找廠家、想找合作者,對他們來說,地攤也是一個展示的機會。“比如我做了一個小產品,想看看市場的回應,擺地攤就是一個不錯的展示機會。”
深圳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處二級調研員潘爭艷建議,深圳是外來人口聚集的城市,“地攤經濟”可以主打“家鄉味”,長沙臭豆腐、陜西肉夾饃、武漢熱干面、天津煎餅馃子……讓深圳的“打工人”,在路邊攤就能吃鄉味、品鄉愁。
“地攤經濟”熱鬧喧囂的背后,隱藏系列城市綜合治理問題
武良成指出,“地攤經濟”增加了供給和需求關系的同時,也伴生了很多問題。首先是占道問題。“地攤經濟”,往往是在占用公共空間如人行道、人行天橋、廣場、橋底、社區內部空地等上展開的;其次是商品安全問題。地攤跟一般商品流通模式不一樣,商場也好,網購也好,商品出了問題可以追溯,但是地攤所提供的商品,特別是流動攤販,錢貨兩清交易完成以后,出現了商品安全問題,追溯困難。此外還有監管問題。路邊攤通常沿街為市,放開“地攤經濟”,意味著相關監管部門的擔子更重了,既要促供給、增需求、保護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又要承擔維護市容市貌、解決交通擁堵、維護衛生環境和確保產品質量等各方面的壓力。
曾經,因地攤引發的系列“臟亂差吵”城市綜合治理問題,讓一線城管人員眉頭緊鎖。南園街道執法隊副大隊長黃智勝指出,噪音擾民、亂扔垃圾、占道、治安等問題時有發生。
南園街道執法隊副大隊長黃智勝
梅林街道執法隊隊長王玥表示,地攤經濟在深圳的發展中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角色,應該有個科學的定位。在基層執法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絕大多數居民的居住權與小部分商戶經營權之間的矛盾,比如樓上的居民長期對樓下因地攤經濟引起的噪音擾民、油煙污染、市容環境、喝酒打架等現象進行質問,是少數商戶的經營權重要還是樓上絕大多數居民群眾的居住權重要?
梅林街道執法隊隊長王玥
針對這些情況,武良成指出,在城市化發展程度越來越高的過程中,需求越來越復雜,城市治理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壓力再大,地攤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一刀切地禁止下去,因為每一個地攤背后,可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生計。
“地攤經濟”需要服務型政府,也要靠科技賦能
“地攤經濟”即將到來,在這個過程中碰到問題就找對策,新問題、新思路、新解決方案,對此委員們也提出了不少建議。
潘爭艷表示,如果有序管理,有序規劃,抓住特色,“地攤經濟”一定能做出很溫馨的場面。淄博燒烤火出圈,背后有當地政府的主動作為,把每一個細節考慮周全、每一個問題解決到位,服務型政府起了作用。
她建議,把“地攤經濟”業態納入基層社會治理范圍,探索社區黨組織、行業協會、商家和群眾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政府監督,行業規范,商家自覺,居民督促,在“地攤經濟”的煙火氣和干凈整潔的市容市貌中找到平衡點。
市政協委員、福田區政府物業管理中心主任曾科認為,“地攤經濟”規范化發展過程,情況很復雜,需要執法者、經營者、市民長時間磨合。在區域劃定、營業區域與時間方面,可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指揮手段,提升“地攤經濟”質量。
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晚象牙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孔麗則建議,用科技賦能“地攤經濟”,比如在地攤市集配置噪聲、空氣污染監測器,達到一定指數要有什么樣的干預舉措等。
通過有序的規范管理來減少無序的占道擺賣
如何將“地攤經濟”納入“標準化”治理?本期深聊會上的這些建議值得參考。
雖然“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的新規是9月1日才施行,但目前深圳擺地攤的已經明顯多了起來。黃智勝表示,深圳支持“地攤經濟”的發展,但“路邊攤”也不是一松了之。
新修訂的《條例》規定,攤販經營場所具體劃定辦法由區人民政府會同市城管和綜合執法等部門制定。在劃定位置之外設擺攤且拒不改正的,由市、區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按照占地面積處每平方米一千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沒收擺賣的物品和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
5月16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曾公開回應“路邊攤”熱議:《條例》修訂的目的是通過有序的規范管理來減少無序的占道擺賣,實現“疏”“堵”結合。有條件的街道辦事處可以結合轄區實際,劃定攤販經營場所,完善配套設施,提供便民服務,引導路面流動攤販進入劃定區域規范經營。
同時加強攤販經營場所規范管理,不得有影響交通通行、占用綠地和破壞行道樹、影響消防安全、噪音擾民等情形,實現攤販經營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街道辦事處轄區實際如不具備條件,不應劃定攤販經營場所。
深圳市政協委員,廣東瑞特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君堯特別指出,“地攤經濟”主體是相對固定的,而不是流動攤販,在法律上有一定的主體資格,并建議制定全市統一的規范性文件,規范化管理。
街道辦要劃定合理區域,按照攤點經營類別,科學選址,集中進行經營和管理,所進駐的經營者視為個體工商戶,而不是到處流動“打游擊”。
攤主要對其經營產品質量、食品質量、攤周圍的環境衛生負責,是唯一的負責人,這點明確以后,攤主擺攤做生意,攤位相對固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把生意做下去,是不會輕易砸自己的飯碗。對消費者來講,遇到問題,維權的時候也有一個責任主體可追究。
對此,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經營處二級調研員陳寶紅也強調,路邊攤攤位要相對固定的,流動攤位很難監管,發展“地攤經濟”基本的原則是要便民、安全、放心,這樣發展才能長遠,才會有良好的社會效應。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經營處二級調研員陳寶紅
深圳市政協委員、市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馬金鑫也指出,“地攤經濟”的經營地點和方式比較靈活,但不等于能亂擺賣,建議劃定固定片區,形成小集市,做出名氣,成為市民逛街消費打卡的好去處。
陳君堯還指出,街道辦在公共區域所劃定的攤點集市,由政府管理,要杜絕外包,準入要公平。同時,政府部門要把“地攤經濟”當做惠民工程,協助提升攤位、攤主形象,提高商品質量。
孔麗則建議,放開“地攤經濟”的同時,也要給予從業人員提供擺攤培訓,引導他們規范擺攤,避免占道影響交通,學會垃圾分類,避免污染環境。
陳寶紅認為,推動“地攤經濟”規范發展,劃定區域這一步很關鍵,區域劃定合理,各個政府部門形成合力監管,“地攤經濟”就可以做好。
攤位規劃方面,她建議要充分考慮不對正常的商鋪經濟造成沖擊,比如不宜在農貿市場周邊設立,一是人流量大,容易造成混亂,也不利于政府部門管理;二是對市場內經營戶的利益造成沖擊,不利于公平競爭。劃定區域方面,她建議,要分步實施、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
比如,深圳有很多大型的綜合體,可以圍繞這些商圈劃定區域,深圳“10+1”區的定位和發展特點各有不同,劃定區域時區政府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比如南山高新科技園比較多,地攤區域和攤位門類要考慮消費群體的特點;在地鐵、公交站人流密集的地方,可以分時段劃定臨時性的區域,市民可以申請攤位。
王玥建議,地攤經濟要符合城市的實際情況和城市調性,建議由有經驗的國企對地攤經濟進行規劃、設計和運營,政府回歸到社會管理和執法的本業。
沙頭街道執法隊隊長唐小平
沙頭街道執法隊隊長唐小平建議,相關部門盡快聯合出臺詳細的實施細則,如場地選址、準入制度、食品種類、物品種類,再如誰來負責管理,場地誰負責租,誰負責招攤販等等,如果沒有執法標準,執法過程難操作,也會引發很多投訴。
深聊金句
潘爭艷 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處二級調研員
地攤經濟是一個城市的底色,要打造成為“市場有效、政府有為和社會有利”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今天深聊會值得讓我們期待,慢品鵬城煙火氣,今日深聊意義長。
馬興通 市政協委員、信昌實業(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9月1日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還是讓很多人比較興奮的,特別是經過三年疫情,現在就業情況不太好,地攤經濟給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很有利的條件。不過,現在大家還普遍認為地攤經濟就是亂擺賣,希望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出一種管理的規范,讓大家有一個共識。
曾科 市政協委員、福田區政府物業管理中心主任
地攤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百態,也為深圳這座城市注入了獨特的煙火味道、文化氣息。希望未來的地攤經濟能在擴內需、促消費、穩就業、活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城市管理者做到有序“放”、科學“管”、精準“服”。
馬金鑫 市政協委員、市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
深圳缺少煙火氣,希望地攤經濟放開后,大家規范擺賣,增加城市活力,讓廣大老百姓從中受益,讓個體小商戶獲得實處。
陳君堯 市政協委員,廣東瑞特律師事務所主任
期待地攤經濟能夠成為深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武良成 市政協常委、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副院長
地攤經濟涉及城市不同人群的利益,發展地攤經濟過程中,深圳如何做好這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安排,這是我們需要做的,我們也必須要做好這件事情。
譚彥麗 市政協委員、深圳市利鑫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圳的地攤經濟應該有自己的定位,而且定義要非常準,因為深圳有深圳的特色,要做出深圳特色的地攤經濟。
孔麗 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晚象牙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地攤經濟是老百姓的一種需求,是激發市場活力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會帶來治理難度和困境。希望相關配套細則趕緊落地,比如給攤主一些培訓和指引,指導規范經營;同時,用科技來賦能地攤經濟規范發展,比如監測空氣污染。希望我們的工作能激活地攤經濟這一池春水,為這份人間煙火氣更好地保駕護航,讓老百姓的小期盼展示出我們城市的大情懷,也讓市民在煙火氣中找到歸屬感,釋放出城市活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