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寶是什么意思(河北四寶解析)
(相關資料圖)
華北四寶指:“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
滄州獅是鑄鐵工藝,定州塔是建筑工藝,正定菩薩是鑄銅工藝,趙州橋是造橋工藝。
1.定州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中山中路以南,原名開元寺塔,因建于開元寺而得名,因位于定州市而又名定州塔。定州塔,11層,高84.2米,是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有“第一塔”之稱。塔頂為銅鑄六葫蘆,塔身為磚造,結構嚴謹。塔內走廊頂部自上而下分為磚刻花、彩繪花和拱形深圳事業網頂。回廊的磚墻上嵌有名人的題詞和銘文,是非常珍貴的史料。據史料記載,定州在定州塔前有開元寺。開元寺的前身是蒂奇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間的公元491年。隋朝十六年,蒂奇寺改為鄭丹寺,唐代即公元904年至907年,鄭丹寺改為開元寺。
開元寺塔建于北宋初期。據文獻記載,宋初,開元寺僧會得以向西天竺()取經,得到佛教舍利起死回生。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令在定州開元寺建塔紀念。宋仁宗二年(公元1055年)建這座塔花了55年。(據《定縣志》記載,另一則說:塔建于同年,但建于干興元年(公元1022年),和合二年重修。據此,修復時間應為22年。宋朝和遼朝是對立的,這座塔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定州處于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據史料記載,世界上有十八種方式,但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但定州最重。定州“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宋朝時期,定州是北方重要的邊疆,與北方的契丹相連,戰爭時有發生。為了保衛契丹,宋朝經常用這座塔觀察敵人的情況。這座塔高聳入云,從塔上可以看到契丹的動靜,所以也叫“失敵塔”。
定州塔曾是宋清時期僧侶道士和廣大群眾的旅游勝地。每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都有千里之外的游客,喜歡編織、攀爬和俯瞰。西北曲陽嘉善盡收眼底。在塔的南面,你可以看到離城市25公里的大沙河。波光粼粼的河流就像一條銀色的絲帶,躺在平坦的土地上。歷史上很多文人。掀浮六漢后,醇香玉醪。不喝就醉,大風給你做袍子。;\"安得生翅膀,高菲造云。只有登臨塔頂,才能品味到這座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代文物建筑的深厚內涵。
開元寺塔
定州塔老照片
2.趙州橋:又名“安吉橋”,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趙州鎮大石橋村,橫跨37米寬的延河。因為橋是石頭做的,所以當地叫“大石橋”。建于隋朝11至19年(公元591-599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它是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好的大石拱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是著名的古代石拱橋。它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在橋兩端的石拱上,有兩個券孔。這種結構被稱為“敞肩拱”,是世界橋梁的先驅。因趙縣古稱趙州,故名。
趙州橋為單孔,橋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度37.35米。它是南北向的,由28個縱向排列的獨立石拱建造而成。拱圈高7.23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弧線平緩。上面有四個小拱門,既減輕了重量,節省了材料,又方便了泄洪,增強了優雅。大橋的完整設計符合科學原理,施工技巧更加精彩。唐朝的張說“制作獨特,人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這種設計在世界橋梁史上是首創的,其跨度在當時是第一次。橋兩邊的柵欄和崗哨雕刻精美,起伏跌宕。橋雖大但穩而輕,堪稱巧奪天工,體現了古代勞動傾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
該橋的特點如下:1 .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37.4米。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牌坊。橋口不是普通的半圓,而是像弓一樣,所以大拱門上方的路沒有陡坡,方便車馬通行。第二,大拱門的肩膀上有兩個小拱門。這是一個創造性的設計,不僅節省了石頭,減輕了橋梁的重量,而且增加了橋梁開口處的水流,減少了河水暴漲時洪水對橋梁的影響。同時,在拱門上增加拱門,使橋梁更加優雅。第三,大拱由28個拱圈組成,就像這么多形狀相同的拱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弧形的橋口。每個拱圈都可以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個拱圈壞了,其他的拱圈不會受到影響。四是全橋比例勻稱,與周圍景色協調性好;橋上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典雅。唐代胡璋說,遠望此橋,似“月初云出,長虹引溪”。趙州橋的設計理念和精湛的工藝在古代橋梁中首屈一指。根據世界各國對橋梁的研究,像這樣的明肩拱橋直到19世紀中葉才在歐洲出現,比我國晚了1200多年。
1991年,木材工程師學會選定安吉大橋為第12座“國際歷史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大橋北端東側“建造”。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紀念碑“青銅紀念碑。趙州橋又叫安吉橋(宋哲宗命名,意為“安都姬敏”),位于河北省趙縣渭河上,趙州橋被世界紀錄協會選為最早的明肩石拱橋,發明了世界上最好的。由于橋兩端的路肩上有兩個小孔,不是實心的,所以稱之為開肩式,這是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一項發明(沒有小拱的稱之為全肩式或實心肩式)。橋上東西多,種類多,色彩豐富。唐代胡璋說,遠望此橋,似“月初云出,長虹飲一溪”。
安吉橋
趙州橋的老照片
3.正定府菩薩:大背閣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正定鎮王泉街道西新龍路南龍興寺。該寺又稱大佛寺,是寺內最大的悲觀音像。是千手千眼的觀音菩薩雕像,北宋時期的青銅佛像。它高22.28米,有42個手臂來分離太陽、月亮、凈瓶、寶棒、寶鏡、鉆石杵等樂器。面部表情安靜、親切、沉穩。達到了高看、高看、恭敬的藝術效果。北宋開寶四年(971年)七月,宋太祖定時駐防。因城西大北寺及銅像先毀于契丹,后毀于后周顯德,命人在寺內鑄一尊大悲菩薩銅像,寺內建筑相應擴建。這尊佛像最早鑄造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3000名工匠參與鑄造。因為佛像超高,所以從下往上分七段鑄造。第一節是鑄蓮花座,第二節是澆到膝蓋...第七段鑄造到頂部,最后鑄造42個臂(被鋸掉,現在用木頭雕刻)。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閣觀音木雕像難度大得多。是北京周邊地區四大佛像之一,與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同名。
大菩薩,人們過去稱之為大佛。一個是古代最大的銅佛;也是古代最精美的青銅鑄毗盧佛。身材修長高挑,玉樹臨風,衣紋流暢,尤其是腰部以下,充滿了宋代的藝術風格。住友的上廣場、門內、廂間柱子上都有季樂、天妃、盤龍等精美雕刻。
千手萬眼觀世音菩薩雕像
大菩薩老照片
4.滄州鐵獅:是最大的鑄鐵文物,在當地也被稱為“鎮海豪問深圳職業網uot,河北省滄州市滄縣九洲鎮東關村以西5公里,位于原開元寺前。鐵獅子是在那個年代由鑄造廠鑄造在獅子身上的。獅頸右側是“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個大字,右肋有“山東李云造”五個大字。據大周朝(五代后周)記載,廣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即公元953年。獅子高3.8米,頭高1.5米,高5.3米,長6.1米,寬3.17米。傳說鐵獅子的總重量約為40噸。1984年,當獅子作為掩護被轉移時,經過精確稱重,鐵獅子的總重量為29.30噸。鐵獅子高大的身軀,面向南、北,昂著頭,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四肢張開,仿佛在疾走著停下來,大步向前。它威武的精神,栩栩如生的身姿,都不同于投在頭上的。獅子王”三個字,他們匹配。歷代學者都稱贊它。清代學者李寫《鐵獅子賦》,盛贊鐵獅子:“天起,星垂目,爪鋸齒如鉤。它兇猛而脆弱,但起初它會很快停留很長時間。向西進發,在廣電吸波;在海市蜃樓中掃尾擋潮”,對鐵獅子的威嚴和善良做了精彩生動的描述。
鐵獅子
鎮海對老照片大吼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