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汪少沖
【資料圖】
今年以來,高陽鎮持續強黨建、促發展,保底線、惠民生,優環境、創宜居,以民生實事為基礎夯實發展根基、以思路創新引領特色產業發展、以作風轉變營造干事創業氛圍,實現了整體面貌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越來越高。
厘清思路 做足謀劃發展功課
該鎮依托發展優勢,著力發展特色種植和生態農業,大力引進資金項目,在農產品交易倉儲方面做好文章,形成了一以貫之和切合高陽實際的發展思路,指導和引領各項工作的開展。該鎮按照縣委、縣政府對高陽鎮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建設的發展定位,明確了重點發展方向和工作措施,對需要持續推進的產業發展、城鎮建設、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作了深入謀劃,形成了政府工作的線路圖和施工圖。高陽鎮著力做足項目儲備,目前通過班子成員、各職能站所、各行政村,自上而下加壓力、自下而上找路徑,從產業發展、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生態環保、鄉村建設、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積極申報。近兩年,高陽鎮共申請落地項目37個,其中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國土綠化項目、高標準農田項目、脫水蔬菜產業園項目、鎮區四個村、牛角崗村、楊屯村、段崗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項目成效顯著,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創新經營 做強鄉村振興主業
規模化種植,打響增收金“蒜”盤。全鎮大蒜種植面積5.8萬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70%,年產量15萬噸。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讓蒜農種蒜有組織,極大地促進高陽鎮大蒜產業的抱團發展,33個行政村中有28個村建立了種植合作社,占全鎮總村數的85%。
多元化經營,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水牛里村合作社建立了早熟蒜育種基地,庫存900噸,提升了高陽大蒜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孫寨村通過延伸大蒜產業鏈條,引進技術,生產“大嘴蒜黃”,年生產蒜黃1000噸,年銷售額達800萬元,是豫東地區最大的蒜黃生產基地。陳莊村依托新鮮蒜秸原材料優勢建立脫水蔬菜加工產業園,每年消耗5600噸大蒜秸稈,為群眾增收300多萬元,實現秸稈增值再利用。
一體化倉儲,保障大蒜高品質。高陽鎮大力發展冷鏈倉儲物流,打造集購銷、冷藏、加工、保鮮、出口于一體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目前,轄區內已有冷庫64座,存儲量6萬噸。
挖掘資源 抓住關鍵點尋突破
抓隊伍。在機關干部選用上,該鎮將品行兼優者放在重要位置,知人善用、用人所長;在村干部隊伍建設中,培育頭雁隊伍,對黨支部書記職務實行動態管理,近一年來共調整選配2位年輕有為的黨支部書記;抓好村級后備隊伍建設,每村選派兩三名學歷高、致富能力強的優秀青年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培養。近一年,有7名后備干部被選任為村“兩委”干部。
抓機會。高陽鎮在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國土綠化、人居環境整治、平安建設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多次作為觀摩點,獲得省市縣的表揚。近3年,高陽鎮先后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優秀單位、河南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河南省第一批美麗小鎮、河南省衛生健康鄉鎮、河南省沿黃干流森林特色小鎮等榮譽稱號,于洼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牛角崗村成功創建“五星”村。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高陽鎮獨特的區位優勢,建設產業小鎮,依托高陽良好的生態,建設宜居小鎮。全力打造‘漢風古韻酈苑景區’、狗脊骨樹、3條精品廊道和8個鄉村振興綠化道等公共休閑區,形成以千畝柿子園、黃崗采摘園為中心的鄉村生態旅游圈,進而打造‘歷史文化高陽’‘生態宜居高陽’‘休閑娛樂高陽’‘鄉村振興高陽’四張名片。”該鎮黨委書記于兆利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