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從抓基礎,改善人居環境,鼓舞起群眾干勁,到發展產業促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等,杞縣柿園鄉萬寨村通過一步步補短板,在爭創“五星”黨支部的道路上,強自身、謀發展,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抓薄弱、夯基礎,改善人居環境。水、電、路、房等基礎條件簡陋是制約農村整體發展的瓶頸,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最大短板。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把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先后爭取到位各類項目資金300余萬元,修建村內道路4000余米,完成萬寨村村內道路全面硬化工程、電力農網改造,對20畝荒坑進行坑塘治理,新建設黨建文化娛樂廣場,打造村級公園和高標準垂釣園,切實改善了萬寨村的人居環境。
抓產業、促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該村以培育富民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治本之策,采取引進社會力量幫扶、建立產業扶貧基地、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題等舉措,幫助農民拓寬致富門路。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脫貧戶”產業帶貧模式,建成總投資2000萬元、占地500畝的萬寨村果蔬產業園項目,主要種植蜜瓜、西瓜、貝貝南瓜等果蔬,年交易額1200萬元左右。周邊4個鄉、15個村、360戶550名村民參與大棚建設和園區務工。該項目運營以來,共發放分紅收益135.9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益達每年60萬元。
抓治理、謀平安,推進法治化村莊。該村成立以第一書記和黨支部書記負總責、村“兩委”干部各司其職的“三零”創建小組,運用網格化管理機制,形成“黨員包戶、干部包片、書記包村”的工作思路,通過懸掛條幅、張貼海報、大喇叭、微信、宣傳欄等各種形式,開展防范欺詐詐騙、防范非法宗教、防溺水等常態化宣傳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參與率和知曉率,營造全員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深入各家各戶走訪,開展防電詐宣傳、平安法治教育活動10余次,共懸掛條幅20余條,讓反詐知識深入人心;強化日常巡邏、走訪,及時發現處理潛在安全隱患問題,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抓宣傳、育民風,建設文明新農村。該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舞臺、村史館為載體,圍繞孝親敬老、勤儉節約、誠實守信、鄰里和諧等主題,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強化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將愛國守法、移風易俗、孝親敬老、人居環境整治等納入村規民約內容,讓群眾自覺規范自身行為,摒棄不良習俗;開展“大家看看我家風”“我們的家庭故事”以及“五美庭院”創建等文明實踐活動,廣泛宣傳,傳播文明新風尚,營造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和諧氛圍;深入挖掘典型人物,通過選樹、表彰和宣傳優秀典型,樹立標桿和榜樣,引導村民向善向美,營造和諧氛圍,達到一個好人、一群典型、一村新風的良好效果。
抓載體、促黨建,健全基層黨組織。該村以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為目標,建設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嚴格按照“抓黨建促班子,抓班子帶隊伍,抓黨員帶群眾,抓評比促落實”的工作思路開展工作。嚴格規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認真開展好“5+N”主題黨日活動,駐村第一書記及村“兩委”干部帶頭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推動基層管理民主化、規范化、法治化;設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成立黨員服務隊,促使黨員在服務群眾過程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素質過硬、創新能力過硬、工作作風過硬的“四硬”合格黨員隊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