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2日刊登題為《為什么美國最大的工具公司在美國造不出一把扳手?》的文章,作者是約翰·凱爾曼。全文摘編如下:
(相關資料圖)
世界上最大的這家工具公司怎么也弄不明白如何制造一把扳手。
美國史丹利百得公司在得克薩斯州沃思堡邊上耗資9000萬美元建造了一座工廠,打算以空前的效率制造機械工具,讓史丹利百得旗下的“工匠”牌閃耀著“美國制造”的光澤。然而,自動化系統失敗了。
在生產“工匠”牌機械工具的工廠破土動工三年半后,今年3月,史丹利百得公司宣布將關閉這家工廠。
“工匠”工廠是美國制造業企業努力把過去轉至海外的工廠遷回國內的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美國政府的激勵措施和縮短供應鏈的要求在美國引發了一場建廠熱潮。美國勞動力的高額成本使得自動化對工廠盈利至關重要。
把人工任務派到機器身上本應以最少的人工和最高的生產率制造出商品,但用機器替代人工本身也是有挑戰性的。“工匠”工廠首創的制造系統本該高效生產出成本與中國不相上下的工具,但曾在這家工廠就職的員工說,這套制造系統存在無法修復的問題,因此,公司只好決定停工。
曾擔任該廠電鍍工程師的湯姆·費爾蒂說:“原本應該有用的。本來能讓‘工匠’牌東山再起,用的全是這些新技術,這就是我從北卡羅來納州來到得克薩斯州的原因。我想成為這個品牌的一員。可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跟以前的一則聲明一樣,史丹利百得公司還是將該工廠的關閉歸咎于幾個因素。
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我們努力用一種新的創新方式制造‘工匠’牌機械工具。新冠疫情和供應鏈方面的挑戰,加上技術達不到我們的預期,結果導致業務停止。”
關閉“工匠”工廠對這家總部設在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顛的工具制造企業來說是個轉折點。在過去14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家企業一直在尋求增長。
2019年宣布要在沃思堡建廠意在更進一步,用美國鋼材制造該品牌主打的扳手、棘輪和插座,來滿足消費者對“美國制造”工具的需求。公司高管們說,自動化和其他先進的制造技術會讓該工廠能與進口產品在成本上展開競爭。
美國其他制造機械工具的競爭公司表示,它們工廠的生產線現在雖然實現了部分自動化,但仍十分依賴工人的工藝技術。
美國賴特工具公司總經理湯姆·富蒂說,“制造那些扳手的人工技術很重要”,他的公司在俄亥俄州巴伯頓制造高端工具。
另一家高端品牌實耐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尼克·平丘克表示,2010年該公司美國工廠的工人與機器人比例大致為100比1。他說,現在工人與機器人的比例是8比1,循序漸進的過渡幫助該公司確定了人工與機器的最佳角色。
平丘克說:“有時安裝自動化程序帶來的輕松有點被高估了。為什么呢?首先大家其實并不知道產品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