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日,據濟南大學介紹,該校開展的“鄉·信我振村服務平臺項目”,聚焦“第一書記”幫扶村,針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鄉村建設規劃、農村電商、留守兒童關懷缺位等問題,組建專家服務、設計創新、產品促銷、助學幫扶四大服務板塊,構筑“農文旅”一體化鄉村發展志愿服務體系。項目自2016年發起以來,截至目前,累計服務農戶104000人次,幫扶留守兒童7200余名,服務時長超66萬小時。
近年來,濟南大學發揮組織、教育、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優勢,為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力量。
日前,濟南大學的學生們參與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濟南大學供圖
完善鄉村振興推進機制。學校黨委始終把鄉村振興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探索“黨建+平臺”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同時,學校選派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工作作風硬的優秀干部掛職“第一書記”和“四進”工作組,建強戰斗堡壘、發展富民產業、深化鄉村治理、解決群眾難題,把鄉村沃土變成干事創業的熱土。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濟南大學主動擴大面向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招生規模,近十余年來,通過國家專項和地方專項計劃累計培養農村學子近2000人,為鄉村振興積蓄人才。學校還通過組織基層調研、鄉村支教、志愿服務等,引領青年學子感受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和鄉村振興昂揚勢頭,樹立服務鄉村沃土的遠大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通過設立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師范生教育幫扶、開展基層教師培訓、推動美育下鄉等方式,緩解鄉村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問題。近年來,共培訓基層教師2200余人次,為鄉村教育振興積蓄內生動力。
發揮智庫作用,回應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命題。學校會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方面研究,將成果轉化為指導鄉村發展的具體對策。近兩年,獲《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機制研究》《結構張力與權能重塑:鄉村組織振興的路徑選擇》等相關高水平研究課題和研究成果三十余項。
當好科技特派員,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學校定期組織專家人才根據鄉村產業需要送技、送教下鄉,推廣先進農業技術,開展農技人員培訓。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專家團隊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推廣良種良法種植、病蟲害防治、鹽堿地改良、有機農園打造等農業技術,為老百姓鋪就了一條生態產業之路。(劉珂珂 朱波)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