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發源自馬雄山的珠江一路向東匯流如海,沖擊出的三角洲平原上,書寫了中國制造業迭代升級的無數傳奇。
從“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到全球無人機有1/5來自寶安(全球每100臺無人機里就有21臺來自寶安);從“三來一補”時期的“村村建廠”,到大灣區時代7000多家外資企業扎根寶安……改革開放以來,寶安的工業進程劈波斬浪、一日千里,挺過了一次次經濟危機的考驗,也闖過了一個個轉型升級的關口。
位于深圳西部的寶安區,曾經是珠三角“制造工廠”的重要成員,如今是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角色。奔跑在先進制造的希望田野上,是什么力量,讓寶安櫛風沐雨,穿越波瀾?
其一,與日俱增的積累,鍛造出寶安向質變跨越的內生機制,演化成寶安始終朝氣蓬勃的內生力量。
工業升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塑造與形成需要時間累積。自20世紀80年代踏上工業化列車開始,制造業基因不斷滲入這片土地的每個細胞,賦予了寶安扎實的產業厚度,大中小微各種規模的企業次第生長、共生共榮,相互之間的傳導與影響機制,激發出這座產業密林自我修復、進化升級的能力。
其二,與時共進的開放,造就了寶安海納百川的產業特質,形成了寶安向產業鏈高端攀升的催化力量。
過去40多年來,寶安開放的大門一直敞開。“三來一補”時期,港資、臺資、外資企業爭相涌入,為寶安帶來了大量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上世紀90年代,寶安順勢承接南山區的創新外溢,演化出豐富的技術應用場景與新興業態。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前海“擴區”等重大戰略相繼部署寶安,疊加寶安“海陸空”全要素齊備的交通網絡,寶安的“樞紐”特征越發鮮明,吸引重大項目、優質企業、海內外資本紛至沓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交換、匯聚,推動著寶安產業步伐不容停歇地向前邁進。
從制造業起家、發家,到“制造業當家”,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寶安,無疑是一片前景廣闊的發展舞臺。所以最后,我們也為寶安打個廣告:“圳”有“寶”地,等待您來。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2